打鐵還需自身硬,做好群眾工作,黨員干部必須加強自我修養(yǎng),努力把自己鍛造成為名副其實的“群眾領袖”。1942年,我們黨在晉西北干部會議上總結群眾運動經(jīng)驗時指出,“真正鞏固的群眾運動,一定要有群眾的領袖”。我們黨創(chuàng)建之初,做群眾工作難度很大,那時環(huán)境比較惡劣,做群眾工作大多是靠共產(chǎn)黨和革命軍人的個人魅力來做的。為什么革命戰(zhàn)爭年代做群眾工作的手段,遠沒有現(xiàn)在先進,環(huán)境條件更沒有現(xiàn)在好,但工作效果卻很好,就是因為我們黨員干部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樹立榜樣,他們模范地影響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廣大群眾的貼心人、主心骨?,F(xiàn)在乘坐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便捷了,但和群眾的距離卻遠了;使用的通訊手段先進了,但和群眾的溝通卻少了。一些地方和部門作出的決策、制定的政策動機是好的,但由于過程不公開、方法不民主、程序不規(guī)范,導致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因此,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黨員干部都要成為群眾貼心人,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ǎng),改進工作方法,依靠個人能力與魅力而不僅僅是組織權力來贏得群眾、贏得人心。要做好表率,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干部首先要做到。要用尊重和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群眾意見,按照毛澤東所要求的,“不要一聽到群眾議論,尤其是尖銳一點的議論,就去追查,就去立案,進行打擊壓制。這種做法實際上是軟弱的表現(xiàn),是神經(jīng)衰弱的表現(xiàn)。我們共產(chǎn)黨人無論如何不要造成同群眾對立的局面。”要把自己擺在群眾中換位思考,多體諒百姓的處境,多想想百姓的難處,多幫助百姓出出主意,對群眾的意見、要求和呼聲,作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即使群眾的訴求不盡合理,也不能簡單地視為不講理。只要付諸一片真情實意,就會贏得民心。
(執(zhí)筆:劉茂杰、吳志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