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案例】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第八部分首次提出“美麗中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從歷史地看,這是中國經(jīng)濟從“快”到“好”、從“好”到“美”發(fā)展的重大轉折,是從非均衡增長向均衡發(fā)展轉變的重要宣示。由此來看,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要求,其經(jīng)濟與社會意義是積極而廣泛的。“美麗”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美麗”的實質與重心就是美。而美是什么?美是和諧,是天、地、人,自然、社會與人的身心之間達到均衡協(xié)調的一種狀態(tài)。美麗中國—-名星縣(區(qū))巡禮,以行政縣(區(qū))為單元,以歷史年代為軸心,以歷史人物故事為緣由,以地理風土人情背景,以促進經(jīng)濟又好又快發(fā)展為宗旨。講述一個個美麗的中國縣(區(qū))城。
本期案例介紹的是江蘇省江陰市。江陰市是位居中國百強縣之首,簡稱澄,地處大江之陰,位于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江陰東接張家港及蘇州地區(qū),西臨常州,南連無錫,北飲長江、有江陰大橋與靖江相對。春秋之際,江陰地處勾吳延陵,為江東大賢吳公子季札的封地,號“延陵古邑”;戰(zhàn)國時為楚春申君黃歇的采邑,有黃山和君山,稱“春申舊封”;控扼江尾海頭、長江咽喉,屢屢為屯駐地和戰(zhàn)場,名“要塞風情”;明末的硝煙見證江陰人的剛烈性情,譽“忠義之邦”;有游圣徐霞客,以身許之山水,享“霞客故里”;今34家上市公司嘯聚江陰,經(jīng)濟發(fā)達,創(chuàng)中國“資本第一縣”。山青水秀,人杰地靈,芙蓉花城,幸福江陰。
【江陰簡介】
基本概況
江陰市,簡稱澄,位于長江下游南岸,長三角太湖平原北端,屬于無錫行政代管。江陰位居全國百強縣域經(jīng)濟前列,常年位居百強縣之首。江陰連續(xù)十年蟬聯(lián)中國第一經(jīng)濟強縣(市)。
江陰市位于蘇南沿江,總面積987.5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中長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線長達35公里。城市建成區(qū)為96.2平方公里。江陰市戶籍總人口121萬人,登記在冊的外來暫住人口為102.8萬人,即本市常住總人口是超過200萬的。本市居民絕大多數(shù)屬漢族江浙民系,使用吳方言之“江陰話”,通行吳語。
江陰在約占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擁有“百分之一”的上市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2012年,江陰有10家企業(yè)成為“中國企業(yè)500強”,列全國第7位,占江蘇省的1/5。有14家本土民營企業(yè)成為“中國民營企業(yè)500強”。目前,江陰擁有上市公司34家。
江陰為蘇錫常“金三角”幾何中心,從江陰到上海、南京兩大城市各148公里,到無錫、常州僅38公里。以江陰為圓心、半徑160公里范圍內有五個飛機場,其中南京、上海可直飛境外。江陰和市區(qū)的山丘總體上呈北東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東北逐級下降。
改革開放以來,江陰市大手筆發(fā)展交通事業(yè),形成了干支線連通、內外溝通、城鄉(xiāng)貫通、主要干道“六橫八縱”的格局。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特大跨徑鋼懸索橋江陰長江公路大橋(江澤民題橋名),是溝通同三(黑龍江同江一海南三亞)和京滬兩大國道主干線的過江“咽喉”。連接滬寧高速公路、寧通一級公路的京滬高速公路穿越江陰境內。新長(江蘇新沂一浙江長興)鐵路取道江陰,連結隴海、浙贛兩大鐵路大動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