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從給定材料出發(fā),結合實際,以“重建社會信任需要‘正能量’”為題,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
(1)緊緊依靠給定材料,角度新穎,主題正確、集中;
(2)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語言準確、流暢;
(3)字數(shù)在1000—1200字。
【寫作思路】
題目要求以“重建社會信任需要‘正能量’”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同時要求“緊緊依靠所給材料”、“角度新穎”。
所以文章應該從材料出發(fā),思考其中體現(xiàn)出的社會信任與“正能量”之間的關系,由此展開進行論述,注意要內容充實、結構嚴謹。
參考例文首先提出問題。從我國現(xiàn)在社會信任情況入手,闡述社會信任出現(xiàn)的問題。
第二段為過渡段。引出正能量的話題,它包括政治、制度、輿論等方面,要重建社會信任急需“正能量”。
第三、四、五段分別從制度、政府公信力、輿論等角度提出了解決社會信任問題的措施。
第六段,總結提升。極為精練而準確地總結了全文,照應了總論點。
【參考例文】
重建社會信任需要“正能量”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信任危機見怪不怪、負面新聞不絕于耳:救人者要靠錄像、要靠人的作證才能避免被賴上,一些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據(jù)《社會心態(tài)藍皮書:2013年中國社會心態(tài)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社會的總體信任度已經跌破了60分的信任底線!缺少了信任的社會,縱然富有,每個人的幸福感卻極其稀薄。
在“負能量”、“負情緒”彌漫的環(huán)境中,社會信任將行漸遠,我們急需“正能量”的引領與示范效應。何為“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因素,它涉及法律、制度、文化、輿論等方方面面。因此,政府應從健全制度、加強政府公信力、發(fā)揮媒體輿論導向作用三個方面,逐步建立起公平有序的社會秩序,重建社會信任。
健全制度是重建社會信任的基本保障。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社會信任建設必須有強有力的制度作保證,否則信任建設就不能有效進行。社會信任制度建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提高誠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及相應的嚴密性。同時,制度的執(zhí)行要有必要的剛性,對不執(zhí)行者要有相應的懲戒,使其得不償失,在政治上身敗名裂,在經濟上傾家蕩產,最終落得個自取其辱的結果。
政府公信力是重建社會信任的重要支柱。社會的信任是由政府信用、企業(yè)信用與個人信用共同構建的,其中政府信用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導向性、全局性作用。當前,政府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和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例如政府運行不夠公開透明,公眾權益得不到保障落實,有的官員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因此,各級政府及領導干部應牢固樹立執(zhí)政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職能,特別要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堅持依法行政,加強政風建設。
發(fā)揮媒體導向作用有助于促進社會信任。這個社會的負能量已然成一種病態(tài)的趨勢向上增長,能夠給予正能量的人或物卻是越來越少。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每時每刻都在向社會提供大量的信息(包括信任信息),對政府、企業(yè)、公民的誠信建設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社會信任重建中要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主渠道的作用。利用電視、報紙、雜志、互聯(lián)網等媒體大力宣傳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大力宣傳誠信建設中的先進典型和經驗,樹立誠信建設中的楷模。
中國人不是一個無“信”的民族,我們向來欣賞“一諾千金”,鄙視“言而無信”,做生意講童叟無欺,為人以誠信為本。從現(xiàn)在起,張揚正能量,更關注公共建設而不只是為一己私權而動輒劍拔弩張。一個社會的信任與被信任,固然要健全的制度、權威的政府還有媒體的導向,但也有賴于每個公民的努力。對于整個社會來講,每個個體正能量的疊加,就會是一個巨大的正能量場,引領社會走向正確的方向。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