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4][美]西摩·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chǔ)》商務(wù)印書館1993年版第53頁,第59頁。
[2]《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1頁。
[3]王金水《黨的領(lǐng)導(dǎo)地位的政治學(xué)闡釋》,載于《社會科學(xué)》2010年第7期。
[5]宋惠昌《中國價值觀變革四趨勢:由國家本位走向公民本位》,載于2008年5月12日《北京日報》。
[6][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93頁,第293頁。
[7]藍蔚青《以人為本:社會主義的價值定位》,載于2008年3月24日《學(xué)習(xí)時報》。
[8][11]《列寧選集》第3版第3卷第130頁,第177頁。
[9][10][1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13頁,第13頁,第755頁。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2頁。
[15]《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0頁。
[16]《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42頁。
[17]《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頁。
[18]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頁。
[19]江澤民《論黨的建設(sh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544頁。
[20]《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7頁。
[21][22][美]約瑟夫·奈《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東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頁,第7頁。
[23][美]約瑟夫·奈《硬權(quán)力與軟權(quán)力》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頁。
[24][美]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頁。
[25]胡錦濤《努力建設(shè)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載于2005年9月16日《人民日報》。
[26]高旭紅、徐瑫《和諧世界思想指導(dǎo)下我國的對外軟實力建設(shè)》,載于《中州學(xué)刊》2010年第3期。
[27]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載于2007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
[28]參見2011年12月31日《參考消息》。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