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結(jié)過四次婚,或者說有過四段婚姻生活。從文獻記載看,大致情形是這樣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較為正式的,中間兩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兩段婚姻的對象都是有來歷的婦人,她們的祖先都曾經(jīng)做過宰相,而且都是權(quán)重一時的宰相,中間兩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劉,后者只知道是一個山東女子,姓氏都沒有留下來;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見的男婚女嫁形式,而都是“女婚男嫁”——李白做的是上門女婿,俗話所說的“倒插門”。
四段婚姻生活,李白當然是得到過不少快樂的,但是,煩惱也實在不少。
李白第一次結(jié)婚,是在二十七歲,婚姻的對象是安陸(在今湖北?。┑脑S氏。許氏出身高門望族,其祖父許圉師曾經(jīng)做過左丞相。許圉師的父親許紹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淵同過窗,后來被封為安陸郡公。許圉師因為小兒子許自然打獵時殺了人,為抵罪遭到貶謫。但是,百年之間,許家一直是簪纓滿門,相當興旺的。李白這一次結(jié)婚,居間搭橋牽線的是一位姓孟的州縣副職官員(少府)。
李白何以能夠高攀上這一門親事呢?文獻沒有明確的記載,學術(shù)界也沒有統(tǒng)一的看法。猜測起來,有多種可能。從許家角度講,一是可能許氏形貌不佳,年歲不小,再不結(jié)婚將有老死閨中的危險;二是李白條件不錯,會劍術(shù),會作詩寫文章,相貌堂堂。從李白方面講,可能主要是為了方便進入上流社會,謀取仕途晉身的機會,實現(xiàn)他“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的政治抱負。李白生于西域,長于西蜀,身世不詳,來歷不明,甚至有可能是胡人(陳寅恪先生有此說)。用今天的話說,他幾乎是外星人(賀知章說他是“謫仙人”,也許就包含這個意思)。要想躋身唐王朝的統(tǒng)治集團,這樣的身份顯然是不行的。因此,他要通過婚姻改變身份,取得通行證,同時也能擁有一份像樣的入仕人際關(guān)系資源——從后來的情況看,李白的這一動機基本上是落空了的。
李白跟這位許氏夫人大約生活了十年,生有一女一兒。女兒名平陽,兒子小名明月奴,后改名為伯禽。李白后來帶著兒女,移居東魯(今山東濟寧),詩文之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許氏身影。有人以為許氏病故,有人以為婚變,沒有定論。我傾向于許氏系病故的說法。
李白在第一段婚姻期間,大部分時間過著類似隱居的生活。住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造了石頭房子,開墾出山田。耕種之余,每天讀讀書,時常呼朋喚友一起賦詩、飲酒。應(yīng)該說,日子過得挺滋潤。估計前半段時間,夫妻的關(guān)系還是可以的。后半段時間,李白忽然頻繁離家外出,有時候是為了尋找做官機會,有時候是為了尋訪名勝古跡。合理想象一下,李白夫妻的關(guān)系可能有了變化。
這一段婚姻,最讓李白煩惱的是入贅一事。入贅,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一直被認為是不光彩的事情?!稘h書•賈誼傳》有“家貧子壯則出贅”的話,可知是窮人家孩子的一種不得已的出路。即使他是胡人,傳統(tǒng)觀念相對淡薄一些,但是,從李白內(nèi)心講,顯然是不情愿的。這種煩惱心思,他的一些詩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詩的“遮莫姻親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鄴中贈王大人》一詩中的“投軀寄天下,長嘯尋英豪”、“富貴吾自取,建功及春榮”等詩句,都不難品味出李白的苦惱心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