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各方點評
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主任分析師龐胡瑞:
該事件在微博上被曝后,當晚,濟南公安利用在人民網、新浪注冊的微博,及時向網友通報事件的處置情況。17日19時31分,“濟南公安”微博轉發(fā)了第一條關于該事件的微博,并向歷城分局詢問情況;20時15分,向公眾公布了事件的初步調查情況,對當事人的身份作出澄清;22時21分,公布事件的具體情況和一些細節(jié);18日4時,公布了對當事人的處分情況。“濟南公安”微博及時、細致的回應,有效避免了網絡輿情的發(fā)酵和擴散,使一場來勢洶洶的網絡風波化解于無形。
此外,17日當晚,濟南市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決定給予當事人林娜行政拘留十五日處罰,給予朱某行政拘留十五日處罰。兩名違法人員已連夜執(zhí)行拘留。18日,林娜被開除出警察隊伍。山東省政法委決定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強化法制意識專題教育,要求全省從嚴治警,加大政法督查力度,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問題。
濟南獄警毆打老人事件事發(fā)當夜,“濟南公安”微博即進行了回應,處理迅速,回應得當,有效抑制了網絡傳言,是政府危機應對利用新媒體的成功典范。經驗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充分利用微博新媒體
進入“微時代”后,公安微博一枝獨秀成為政務微博的亮點,其樸實的文風,貼合網民實際,改善了網民對公安的刻板印象。而此次濟南公安通過微博實踐了微博在突發(fā)事件中“高效”與“貼近性”的新媒體特性,此舉具有示范意義。
二、把握了“黃金四小時”
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多次提出“黃金四小時”原則,即在突發(fā)事件處理過程中,政府部門應該牢記及時性原則,在第一時間發(fā)聲,把握輿論的“麥克風”。在事件發(fā)生后的四個小時內,“濟南公安”微博即發(fā)布了此事件的簡短消息,除概述事件發(fā)生的大體情況外,還做出“現場已經控制,打人者已扭送派出所”的情況說明,及時有效抑制了呈現爆發(fā)性增長的網絡傳言?! 』仡櫞舜问录覀兛吹?,這是一次以微博為主導,新媒體使用為主要表現形式,同時集結傳統媒體報道的突發(fā)輿情事件。該事件以“街頭直播”為起點,摻雜了社會道德倫理,一部分人的“仇警”情緒被煽動,推動了此次事件迅速變成網絡突發(fā)事件,如果應對不當會產生不可控的負面效果。在應急突發(fā)性事件中,“濟南公安”微博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在談及體會時,濟南市公安局宣傳處處長侯長峰稱8月17日打人事件引發(fā)群眾聚集事情發(fā)生后,“濟南公安”微博就接到市民的網上求證信息,他們通過網上“歷城公安”微博和網下與處警單位聯系等方式了解情況,并根據局領導的指令在微博上進行信息公開發(fā)布,澄清事實,實際上就是一個“網上獲取信息,網下查證落實,第一時間公開,微博權威發(fā)布”的過程,這也是對處置網上突發(fā)性事件的要求。
濟南公安反應迅速,在事件進行中就能夠通過微博快速響應群眾呼聲,積極公布事實真相,從而較好地平息了事態(tài)。通過公安微博對此類危機事件的成功應對,我們看到了政務公開正逐漸從“線上”走向“線下”,由微博構建的官方輿論場也正逐漸被網民接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