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民工市民化為突破口,促城鎮(zhèn)化、惠民生
城鎮(zhèn)化或城市化將是中國經濟未來很長時間之內的主要增長源泉,目前困擾中國城鎮(zhèn)化的重要因素就是農民工沒有市民化,中國約有2億農民工長期在城市工作,但是家仍然留在了農村,并沒有市民化。
不可否認,農民工實現(xiàn)市民化,在現(xiàn)階段需要地方財政資金的配套支持,有人計算,多則50萬一人,少則幾萬元一人。在此,必須啟動一個改革試點,讓各個地區(qū)去探討不同的辦法。中央財政拿出一筆錢,地方財政進行配套,各個地方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辦法。
一個可行的辦法是,先從已經長期在城市工作并且有固定工作單位的外來工開始,為他們補齊社會保障的資金;對收入較低者,允許他們申請保障性住房;他們的子女可以進入當?shù)貙W校;但是,他們在家鄉(xiāng)的耕地應該轉讓出去,轉讓的收入與他們入籍城市政府的補貼要掛鉤;宅基地也應該部分保留或者取消,各個地方可以對此實行試點。
通過農民工的市民化,可以讓一大批中小型城市,尤其是在特大型城市周邊的中小型城市逐步做大,從而更好地發(fā)揮特大型城市的輻射作用。如北京周邊的石家莊、滄州,在高鐵開通后,已經和主城區(qū)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了,具有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農民工市民化也能夠極大地提升城市新居民的幸福感,這不僅是保增長穩(wěn)增長的機制,也是促內需的機制,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
狠抓反腐敗,提升政府公信力執(zhí)行力
全世界的百姓都對腐敗的問題深惡痛絕,反腐是直接影響政府執(zhí)行力和公信力的大事。新一代領導人在新十年的開始就以抓反腐敗為目標、為旗幟、為抓手,可以提升政府的執(zhí)行力和經濟把控力。
反腐敗應該標本兼治。“標”指的是狠抓部分政府工作人員的違規(guī)行為,包括積極推行領導干部的家庭財產和親屬身份的公開制度。“本”指的是從本質入手,革除腐敗的根源。腐敗的根源往往就是權力過于集中,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各種行政審批過程過于繁復,權力也過于集中,往往是一個人掌握生殺大權。因此,應該在一些重大的、特別容易出現(xiàn)腐敗的決策過程中,如市政規(guī)劃、投資審批等方面,探索新的制度,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比如,在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設置外部委員會制度,臨時性地、匿名地請外部專家來進行審批,其過程事后要公開,過程中人人要簽字負責,類似于美國法院的陪審團制度。通過這種集體的、外部的決策方式,能夠大大地減少內部人權力集中的情形,讓相關的決策更加科學,在很大程度上杜絕腐敗的滋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