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憲法”30年:法治重建的起點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八二憲法”30年:法治重建的起點

結緣憲法

走進許崇德先生家,一眼看到的就是客廳里的大書柜,最特別的是墻壁擱板上的照片,從他參與修憲,到參與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的制定。時代更迭,對已經(jīng)84歲高齡的許崇德來說,照片定格的瞬間,恰似他的人生寫照:與憲法學結緣的一生。

許崇德生于1929年的江蘇青浦縣,他成長的時代印記是烽火戰(zhàn)亂,家庭記憶則是幼年喪父,母子相依。1947年國立復旦大學招考,許崇德報了法律系。“我的理科成績不好,但文科成績比較突出。我中學畢業(yè)的時候剛好是抗戰(zhàn)勝利,東京戰(zhàn)犯法庭審判日本戰(zhàn)犯,我們國家有一名國際法學家在東京戰(zhàn)犯法庭當法官,我心里覺得很興奮。”他還清楚地記得,“考場設在剛剛修好的禮堂登輝堂里,有四五百人來考,最后錄取了四五十人。”許崇德再有機會故地重游,是“八二憲法”頒布后,回上海做憲法宣講,有一堂宣講就設在登輝堂。“就在當年考場的樓上,我心里很感慨。”他說。

當年復旦大學的法律系“只有12名教授,外加一兩名助教”。對許崇德影響最深刻的老師是張志讓。“張先生那時候已經(jīng)是有名的民主教授,他講比較憲法,那時《中華民國憲法》剛頒布不久,他卻重點批判這部憲法,這是需要極大勇氣的。他的課排在全校最大的教室,可以坐100多人,每次人都擠得滿滿的。”“張先生指定了很多參考書,讓我們自己讀書,上課時也提問,要求很嚴格。”許崇德說,“1948年之后,張先生突然就不見了,后來我們才知道他是去了解放區(qū)。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他擔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兼任北大教授,他參加過《共同綱領》和《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起草和1954年憲法起草。張先生住在松樹胡同34號,我到人民大學以后,還時常去他家里請教問題,我們那時寫的油印講義還請他看、提意見。”

那一代法科學生所接受的教育,以1949年為界線完成了時代分割。“頭兩年的教材由當時社會知名的法學家撰寫,憲法學方面,我記得是錢端升、王世杰寫的《比較憲法學》。影響比較大的,還有日本的美濃部達吉的憲法學教材和張知本、薩鎮(zhèn)冰寫的書。后兩年就換成一些新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書。”1949年,“大三”的許崇德被派到上海市法院參與實踐。“解放后法院接下的案子很多,要求高校派學生去幫忙,我分在專門審判反革命的刑事庭,做書記員,負責整理口供和材料。”到了“大四”畢業(yè),“上海市委把當年的畢業(yè)生都組織起來集中在徐匯區(qū)辦了兩個月學習班,用人單位過來挑人。因為上海的學生大都不愿意離開本地,所以要‘打通思想’接受統(tǒng)一分配”。

許崇德被中國人民大學挑中,分到國家法教研室,同時攻讀國家法也就是憲法研究生。他回憶說,人民大學是在當時華北大學的底子上辦起來的,朝陽大學的法律系連同師生一同并入人民大學法律系。“完全是‘莫斯科大學’,教學計劃、大綱完全按蘇聯(lián)走,由蘇聯(lián)專家來教學,教員和我們一起聽課。蘇聯(lián)專家住在專家招待所,就是現(xiàn)在的友誼賓館。專業(yè)課學習蘇聯(lián)國家法,人民民主國家法、資產(chǎn)階級國家法,當時也沒有什么教材,都是從俄文翻譯過來,翻譯們是由俄文大隊訓練8個月之后速成的,一些譯本很難讀。”“當時人民大學法律系主任楊化楠兼任國家法教研室主任,他帶著我們搞中國國家法。開始時候,我們只會把蘇聯(lián)國家法的體系做一個酒瓶,然后往里頭灌中國酒。就是用蘇聯(lián)國家法的體系來安中國國家法的材料。這樣搞起一個中國國家法的學科。”從上海到北京,是被選定的命運,許崇德的教學研究和立法生涯,從此和憲法學綁定在了一起,算起來已經(jīng)60年。

“五四憲法”

許崇德1953年畢業(yè)留校,先去工農(nóng)速成中學畢業(yè)班講了一個學期政治理論方面的課程,“過完年,就到了中南海”,成為1954年憲法起草的見證者。和他一起到中南海的有一批人,都是被田家英挑中的。“1954年1月,毛澤東親自組織了一個憲法起草小組到杭州起草憲法草稿,小組成員有陳伯達、胡喬木、田家英,起草小組回到北京后,田家英說他自己是‘韓信點兵’,越多越好。所以除了人民大學外,還有北京大學、中央政法干校和北京政法學院的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對1954年憲法進行過專題研究,收集了各種檔案資料,并采訪了參與憲法制定過程的部分當事人或家屬,編著出版《1954年憲法與中國憲政》。韓大元分析說:“中國近代史上,至少從五四運動以來,圍繞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一直爭論的焦點問題就是:由誰領導,走什么道路。這場爭論反映在立憲問題上,就是:追隨西方、制定一部資本主義類型的憲法,還是效法蘇聯(lián)、制定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根據(jù)韓大元的研究,1954年憲法草案有三稿:“第一稿來自陳伯達,第二稿是憲法起草小組起草的,第三稿是中共中央提出的憲法草案初稿。”“1954憲法的起草過程中,毛澤東實際處于‘總監(jiān)制人’的地位,提出憲法草案的基本原則和重大理論問題,并參與具體問題的討論,但具體起草工作由胡喬木和田家英負責進行,兩個人是憲法草案的實際起草者,特別是田家英。”

許崇德回憶說:“憲法起草委員會下面有一個辦公室,由秘書處領導,下面再分小組,我們這批人基本上都是在資料組,由田家英直接領導。主要任務有三項:收集各種憲法文本,編寫專業(yè)的名詞解釋和憲法草案公布后整理全民討論的意見。”許崇德記憶中的田家英,“很聰明,很健談也很隨和,《論語》、《尚書》、《孟子》這些古書里的話,他都能隨口引用。他每次到中央開完會回來,一定會帶回好多問題,因為起草過程中有很多爭論,委員們會問外國是怎么解決的,特別是蘇聯(lián)是怎么搞的?我們就要幫著找解答這些問題的材料”。

1954年6月,憲法草案公布后開展了全民大討論。許崇德說:“剛好趕上多年不遇的水災,各地都在組織抗洪,可是全民憲法討論并沒有因此停下來,相反,不少地方政府是在防洪堤壩上組織民眾討論的。各地整理出來的討論意見和建議,因為洪災不好運送,就用油紙、油布把文件裹起來空運到中南海,那是資料組最忙碌的時候,我們負責把這些意見整理出來,天天加夜班,每拆開一包,都非常激動。”從1954年6月16日開始,到9月11日結束,全民憲法討論歷時3個月。根據(jù)韓大元的研究:“新華書店北京分店發(fā)售的憲法草案單行本與刊載憲法草案的《中國青年》、《學習》等刊物,近一個月來銷售了74萬份。全國人民對憲法和‘五法’(五部組織法)共提出了118萬條修改和補充的意見,其中關于憲法草案的意見有52萬多條。”這是1949年以來,全民對憲法熱情最高漲的時期。

1954年9月20日下午,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全體會議,對憲法草案進行表決,1197名代表以全票通過。“五四憲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許崇德評價說:“我們雖然學的是蘇聯(lián)憲法理論,參考的是蘇聯(lián)憲法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的憲法,但是我們的‘五四憲法’是中國化的憲法,而不是蘇聯(lián)憲法的翻版。”“人民法院獨立進行審判,只服從法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明確寫到了我國的憲法條款里。時隔半個世紀再來審視,“五四憲法”的歷史缺陷在于它的過渡性,“它是為適應過渡時期的發(fā)展需要而制定的,當時推算大概管15年左右”。

責任編輯:單夢竹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