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風尚,值得大力宣揚
【背景鏈接】
央視主持人崔永元自掏腰包宴請在“7·21”特大自然災害中,參與救人的154位農(nóng)民工,并向他們深深地鞠躬,“危難當頭你伸手,表示尊重敬杯酒”,后者高興得“像吃年夜飯”。一些學者認為這次宴請勝過其他物質獎勵,作家雪珥表示,這頓飯的作用很大,幾乎開創(chuàng)了中國民間表彰的先河。
危難關頭,這154位農(nóng)民工在暴雨中剪破鐵絲網(wǎng),靠著救生圈和麻繩從京港澳高速南崗洼路段救出了170余位被困司機。他們有的腳底被鐵絲網(wǎng)戳爛,有的精疲力竭險些被大水沖走,卻不顧安危仗義救人,當?shù)闷鸨本┠酥僚e國民眾的敬意。
【專家評論】
對假惡丑進行無情鞭撻,對真善美予以熱情謳歌,絕不選擇性地偏廢,否則社會賞罰的杠桿就會失衡,人們對社會道德的認知就可能偏離理性的軌道。
此前,有研究機構統(tǒng)計說,人們對負面消息的喜好程度遠遠大于正面報道。更有少數(shù)人一聽“好人好事”就搖頭,似乎無負面不新聞,誰表達對英雄的敬意誰就是炒作,誰歌頌好人好事誰就是煽情。實際上,真是這樣嗎?顯然不是。對惡的揭露本質上是為了對善的彰顯,對善的確認目的亦是如此,二者殊途同歸,共同以守護真善為旨歸。
最美阿婆、最美司機、最美女教師、最美警察、最美戰(zhàn)士、最美托舉哥……我們身邊從來不缺乏真善美的蹤影,從來不缺乏美德與良知的踐行者。我們缺乏的,可能就是對這許許多多或顯或隱的道德楷模、平民英雄道德價值的充分確認。我們習慣于批評與批判,卻很少像崔永元那樣,毫不掩飾地當眾表達對英雄的敬意。其實,這樣做正是揚善抑惡的一個最有效途徑。
對道德踐行者的價值確認,需要官方作為,更需要民間努力。民間輿論對真善美熱情地、自發(fā)地追求,對平民英雄真摯的、樸素的敬意,將對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鞏固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崔永元自費宴請154位農(nóng)民工兄弟,表達自己的敬意,也是一種示范。對英雄的維護和稱頌,不僅能讓平民英雄的義舉得到最大程度的價值確認,也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重英雄、敬英雄、當英雄的風尚。如此,文明之風可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