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力量過度干預阻礙經濟結構調整(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行政力量過度干預阻礙經濟結構調整(2)

中國政府想解決這個問題,最近推出了新的36條,像能源、電信電力這些壟斷行業(yè)現在允許社會資本大規(guī)模介入,希望通過這個手段讓產業(yè)調整見效。但是這解決不了問題。魏杰說,2005年中央就針對民營經濟推出過一個36條,現在叫老36條,當時覺得對中國的產業(yè)調整會有積極意義,結果5年過去了,老36條不僅沒有起到作用,而且壁壘更加嚴重。“新的36條,我估計照樣很難解決問題。”

原因在哪里?魏杰說,要想真正解決產業(yè)之間的壁壘,讓各種資本在產業(yè)之間流動順暢,就要讓所有資本必須在法律上和競爭上平等。但是在中國,實際上民營資本根本獲得不了這種平等。因為《憲法》里面明確提出來,中國實行的經濟制度以公有經濟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并存。也就是說各種資本之間是有主有次的。

另外,新36條雖然放開股權投資,但是國有經濟仍然處于絕對控股地位,民營資本進來以后對企業(yè)沒法改革,沒法管理。有民營企業(yè)家把這種做法比喻成農村招上門女婿,上門女婿要承擔兒子的責任,但卻沒有兒子的地位。

產業(yè)結構失衡的第二個原因,是在結構調整中缺乏核心技術。“最近我們跑了100多家民營企業(yè),他們有錢,也愿意投資,就是沒有核心技術。”魏杰說,“中國改革里邊最大的失誤是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沒有能夠建立起來。”

據他介紹,在當前中國的體制里邊,已經找不到誰是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體了。國有企業(yè)現在大部分是壟斷企業(yè),它們依靠壟斷就能賺錢所以沒心思搞技術。2006年中國有一萬多家企業(yè)申請了技術專利,里邊沒有一家是國有企業(yè)。

民營企業(yè)很難擔當技術創(chuàng)新的重任。在中國,民營企業(yè)的成長只有30年左右的時間,它在體制、資金積累上都很難支撐需要長期研發(fā)的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

高等院校有龐大的科研力量,但是為了發(fā)文章、寫論文疲于奔命。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高校教師如果不在核心刊物上發(fā)文章、寫論文就拿不到職稱,甚至可能被開除,也就無心研究,結果造成大量的科研資源閑置浪費。

過去國家辦的研究所,現在也是經費短缺,得自己找米下鍋。只能做一點一般性的技術研究。

自己研究不出核心技術,國外又對技術轉讓設置了重重障礙,于是產業(yè)結構調整受阻。企業(yè)的資金進入不了新興產業(yè),結果要么沖向房地產市場,要么沖向股市,進一步導致結構失衡。

第三個原因,是結構調整中的利益機制失衡。在市場機制下,當一個企業(yè)覺得生產的成本遠大于收益,就不可能再投資。多數企業(yè)都不再投資,產業(yè)結構就出現轉變。但是在中國,有些國有企業(yè)的問題是,明明知道會虧損也繼續(xù)投資。這些企業(yè)不受利益的約束,于是導致利益機制失調,進而產業(yè)結構失調。

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阻力重重

經濟結構第三個層面的內容,就是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嚴重失衡的主要標志是居民個人增長速度太慢,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yè)利潤增長速度在總體上都高于居民個人增長速度。

魏杰認為,在這種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下,必然導致需求結構的失衡。因為居民個人收入占比較低,消費就難以快速增長。

要調整這一結構,就要做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只有相應地降低國家財政收入,在國民收入總量一定的條件下,居民個人收入才能夠提高。具體做法有四點:

第一個,減稅。目前減稅的數量太小,沒有讓國民切實享受到減稅的好處。比如說去年居民減稅2200億元,這一數量只相當于國家征收的利息稅。

第二個,退稅。魏杰說,去年全國退稅退了400多億元,還是太少。為什么多了退不下去,因為是用家電下鄉(xiāng)的辦法進行退稅,結果其中一些家電產品過時、型號落后,農民不愿意購買。

第三,提高個稅起征點。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了,老百姓收入就會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會相對減少。中國現在起征點是2000元,過低,相當于讓窮人承擔了大量的稅款。

第四,在社會保障資金的募集上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據魏杰介紹,北歐國家在社會保障資金募集里,國家承擔的比例占到總資金的55%。他說,如果在社會保障資金募集上不是國家承擔責任,而是讓居民和企業(yè)承擔責任的話,社會保障制度越完善消費就會越低,因為等于把老百姓的錢拿去搞了社會保障,于是就沒有錢用于消費。

魏杰提出,今年減稅6000億元,退稅3000億元,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000元 , 社 會 保 障 資 金 的 募 集 國 家 占 到55%。那今年居民個人年收入增長可以增加5—8個百分點。據他解釋,之所以提出減稅6000億元,是按照上年財政收入的10%提出的。退稅3000億元,是按照上年稅收的0.5%提出的。

魏杰說,如果能夠按照他的模型推進的話,居民個人收入增長速度將快速提高,但關鍵是能不能推動。為什么類似的調整遲遲不動?因為還有一些別的因素需要考慮。比如說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增長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國際摩擦,未來無論是國防開支還是外交開支都可能增長。

其次,如果要調整企業(yè)利潤和勞動收入的關系,還要增加勞動收入減少企業(yè)利潤。

除了上述兩點,魏杰提出,要真正提高居民收入,還必須提高老百姓的財產性收益。居民收入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勞動性收入,一個是財產性收入。當一個國家居民收入里邊勞動性收入占的比重太高的時候、居民就很難富起來。研究發(fā)現,美國人收入里邊,勞動性收入占50%左右,財產性收入占40%左右,所以國民比較富有。中國的人均收入里邊,財產性收入占的比例只有1.8%,所以富不起來。

但是這條調整的思路,又引發(fā)了兩個非常尖銳的爭議。一個是老百姓沒有財產,怎么提高財產性收益。能不能讓老百姓享受到國有資產的收益。第二個爭議,財產性收益無非兩塊,動產收益和不動產收益。動產收益有賴于資本市場,不動產收益有賴于房地產市場。所以要提高人們的財產性收益,必須活躍股市和房市。但是又要防止資產泡沫出現,這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現場問答

問:您建議政府拿出土地供應的50%—80%用于建設保障性住房,這樣是不是會讓商品房的價格加快上漲?因為供給極大地減少了。

答:我剛才一再講,先用這個辦法試一年。試一年的意思就是,看看它對一般商品用房的供求關系的影響,同時看看運作過程中我們很擔心的腐敗之類的問題怎么解決。我們推算了一下,如果保障性住房增加到供應的用地面積的50%—80%,在一年左右時間內會對商品房的供求關系產生一個供不應求的影響,但是一年以后將會減少商品住房的需求,反過來從減少需求方面影響一般商品房的供求關系。

問:全國有6億平方米的小產權房,這么大的一筆資產現在不能得到法律上的認可,可能會產生很多問題。如果現在承認小產權房,會不會比減稅、退稅,甚至建保障性住房的效果更好?

答:這個問題很尖銳。實際上我覺得小產權房的背后有一個問題我們沒有解決,就是關于城鄉(xiāng)一體化中間的城鄉(xiāng)經濟體制一體化。城鄉(xiāng)一體化里邊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城鄉(xiāng)經濟一體化,但是現在在許多經濟問題上還沒有實現一體化,比如產權制度。于是城里人買房子有產權,產權既可以抵押,也可以買賣,而農民的宅基地,既不能抵債,也不能買賣。同時,城里人辦企業(yè)有產權,這個產權既可以抵押,也可以買賣,農民的耕地既不能抵押,也不能買賣。實際上中國的農民,他主要的兩部分資產都沒有產權性質。這個問題不解決,小產權房的問題從哪方面講都很難解決,而且一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問:國有企業(yè)從產權的歸屬來講屬于全民所有,但是真正享受社保資金的卻不是全民,只有在崗的職工和企業(yè),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我們沒有走向全民社保,我們現在的社保體系并不包括農民,所以最近我們提出,未來不再強調戶口,而是強調居住證。實際上這些問題都不重要,關鍵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問題。農民的戶口要不要無所謂,關鍵是他能不能進入社保體系,要進入的話錢從哪來,這是大問題?,F在我們劃出了一部分資產進入社保體系,雖然不是全民來享受,但是總比過去誰都不享受要好。就是說這種做法雖然并不是一個最理想的辦法,但是卻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較好選擇。

問:請問您怎么看明年中國的經濟形勢?

答:現在有一種觀點越來越影響大家,就是說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又會出現下滑的局勢。因為出口顯然是高不了,歐盟不斷出事,美國還看不到前景在哪里。

美國未來經濟復蘇就兩個方向,要么是恢復實業(yè),要么就是金融創(chuàng)新?;謴蛯崢I(yè)難度比較大,金融創(chuàng)新還看不出在哪里。隨著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fā),歐盟好多國家的債務問題都暴露了出來。歐盟有些國家國債的余額都超過了該國G D P的60%。所以出口這塊對經濟的拉動會適當的減少。

另外,我們去年搞了4萬億元的投資,到今年7月份70%多就投出去了,明年這塊靠什么拉動?尤其是如果房地產的投資也下滑的話,怎么拉動?所以有人預計,明年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出現一個下滑的態(tài)勢。

但是,如果當前經濟的增長速度出現明顯下滑情況,有關部門就會對調控手段進行調整,調整后明年經濟增長速度就不一定會下滑。

魏杰,1952年9月生于西安。著名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常務副會長,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主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局研究所所長等職,兼任全國13個省市經濟顧問、15家企業(yè)經濟顧問、7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1991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2年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博導之一,1993年在經濟學界第一個提出中央銀行與專業(yè)銀行徹底分開的治理金融秩序建議。

自1979年起至今,20余年共發(fā)表論文400余篇,出版專著20余本。最近的研究方向為:企業(yè)制度創(chuàng)新及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制度保證,企業(yè)產權制度與資本市場的內在結合及互動性,企業(yè)中貨幣資本與人力資本內在結合的產權制度體現,宏觀經濟對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的約束性的體制表現等。

責任編輯:馮句青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