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國家層面予以全面展開,是在2001年。時至今日,這項改革已進行了10年,但仍有許多問題待解。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14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提出,要繼續(xù)深入推動這項改革,需要把政府自身改革、事業(yè)單位改革以及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等進行整體考慮和整體推進,特別要有上端改革的配合。否則光靠政府自身改革,很難避免低效率的重復。
這是“政府革自己的命”
東方早報:就你觀察,國務院在這個節(jié)點召開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有何背景?
汪玉凱:中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早于1998年在深圳啟動,而國家層面是在2001年全面展開。10年來,從國務院層面講,原來有40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后來分五批共取消和調整了2000多項,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足2000項。而從地方來看,現(xiàn)在縣級以上的行政審批大廳已經(jīng)建立了4500多個,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但是,改革到現(xiàn)在,在行政審批方面問題還很嚴重,適應不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政府施政,所以還得繼續(xù)改。
東方早報:那么,你認為,現(xiàn)在主要有哪些突出問題呢?
汪玉凱:我認為現(xiàn)在依然存在三大問題:一是政府審批的面太寬,事項過多,審批時自由裁決權太大,有時候程序不規(guī)范、暗箱操作,容易發(fā)生權力尋租。二是政府管理的事項過多,審批的門檻高,行政許可改革不夠,應該讓給市場的沒有讓。三是政府過多地介入了市場的微觀活動,影響了市場發(fā)揮對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與此同時,腐敗現(xiàn)象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比較嚴重。
東方早報:這項改革已經(jīng)進行了10年,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問題解決不了,其困難在哪里呢?
汪玉凱:和醫(yī)療改革、土地改革不同的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政府革自己的命”,每減少一項審批就減少了一項權力。這就像一個人右手拿刀砍自己的左胳臂一樣,割自己身上的肉是十分痛苦的。
東方早報:這種“革命”應該如何理解?本質是不是還是利益的問題?
汪玉凱:對,一次政府改革,從表面上看是機構的變化和人員的調整,但其背后是權力格局的再調整和利益的再分配。在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比較普遍的狀態(tài)下,調整、協(xié)調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僅非常困難,而且還會引起部門的抵觸。因此,此前的行政審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走過場的現(xiàn)象,有些表象的權力讓出去了,可能最本質的權力還在手中。
最大突破口:“陽光政務”
東方早報:這次推進政府職能轉變?yōu)槭裁匆怀鐾顿Y、社會事業(yè)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三個領域?
汪玉凱:主要是因為這三個領域問題最為嚴重。投資領域,現(xiàn)在國內的投資大頭還是靠行政審批,很多部委都有自己的專項資金,國家投資往哪投、投在什么領域,都是它們來定。社會事業(yè)方面,很多公共設施建設,也需要政府來審批。
東方早報:如果長期這樣下去,你認為有哪些危害?
汪玉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政府改革的重要方面,越到后面,改革的難度越大,涉及到的利益矛盾更加復雜。在這樣背景下,一旦公平正義受到干擾,就會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給政府公共治理形成巨大的壓力。
東方早報:那么,你認為,應該如何推動這項改革繼續(xù)深入?
汪玉凱:我認為,在中國現(xiàn)行的體制框架下,政府自身改革的實質性推進,僅僅在行政體制內部進行,估計很難推進。而是要把政府自身改革、事業(yè)單位改革以及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等進行整體考慮和整體的推進,特別要有上端改革的配合。
東方早報:你覺得,從目前看,有突破口嗎?
汪玉凱:我覺得最大的突破口就是推行“陽光政務”,讓政府的權力公開化透明化。當然,光公開還不夠,還要對權力進行梳理,哪些權力不應該由政府來行使,哪些權力要給市場、給社會行使。首先要規(guī)范權力,其次再公開權力。通過社會的“倒逼”來推動政府的改革。
(原題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如同“拿刀割自己身上的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