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魯迅《狂人日記》的精神原型(3)
2011-10-07 15:15
webmaster
我要評論
字號:
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能令世界整體顛倒過來。胡適有云:
人生的大病根在于不肯睜開眼睛看世間的真實現(xiàn)狀。明明是男盜女娼的社會,我們偏說是圣賢禮義之邦;明明是贓官污吏的政治,我們偏要歌功頌德;明明是不可救藥的大病,我們偏說一點病都沒有!卻不知道:若要病好,須先認有??;若要政治好,須先知道現(xiàn)今的政治實在不好;若要改良社會,須先知道現(xiàn)今的社會實在是男盜女娼的社會!
“胡說”中的“我們”應改為“他們”,即“這個”活生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其中的人們不是不肯睜開眼睛,而是被熏得睜不開眼睛;即使艱難地睜開眼睛,也難看清“世間的真實現(xiàn)狀”。
試想身居此境不斷“空中揮拳”的猛士或前驅們,該何等“寂寞”。終于逮著一個有形的對手如林紓,他們該何等興奮,盡管他不堪一擊;找不著有形的對手,不妨將種種無形的對手的特征搜集起來,掃描出來,做成耙子來打,一則練兵,一則誘敵深入,這就是錢玄同與劉半農(nóng)合演的“雙簧”。說是在射擊虛擬的“王敬軒”,卻箭箭射在林紓等反對派的心上。即使如此,講究作戰(zhàn)風度的胡適有似當年的子路,很不滿意如此戰(zhàn)法,他要找一個真實的對手,如林紓弟子張厚載,坐而論劍。錢玄同不滿意他“對于千年積腐的舊社會,未免太同他周旋了”,胡適則認為與一個真實的對手論辯,“總比憑空閉戶造出一個王敬軒”要有價值。
其實,陳獨秀他們的處境真的比魯迅筆下的“狂人”所處更險惡;而狂人的思想、言行較之現(xiàn)實中的狂人陳獨秀遜色得多。誠如摩羅所云:《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他內心充盈勸轉吃人者的責任,和希望未來者不要繼續(xù)吃人的善心”,“狂人的反叛就不帶有一絲惡魔的氣質和猙獰的面目,他只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反叛者。”魯迅自己后來也說:“現(xiàn)在倘再發(fā)那四平八穩(wěn)的‘救救孩子’似的議論連我自己聽去,也覺得空空洞洞了。”陳獨秀們在現(xiàn)實中的斗爭比“狂人”所面臨的更嚴峻更殘酷。為擁護德賽兩先生,“斷頭流血,卻不推辭”,決非在表演烈士情結?。ㄕ浴段逅娜诵校阂粋€時代的路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