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義產(chǎn)生并寄生于國家權力機關。本來,社會主義國家作為人類歷史上的新型國家,官員實現(xiàn)了由“社會主人”到“社會公仆”的轉變,已經(jīng)從根本上消除了滋生官僚階層的溫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就不再有官僚主義了。事實上,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官僚主義在十月革命勝利后就沒有絕跡過,不僅相當普遍地“復活”了,而且十分嚴重。
【社會主義國家也存在官僚主義】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來,鄧小平對官僚主義有了新的認識,他指出,“我們現(xiàn)在的官僚主義現(xiàn)象,除了同歷史上的官僚主義有共同點以外,還有自己的特點,既不同于舊中國的官僚主義,也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官僚主義,它同我們長期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管理制度必須對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都實行中央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有密切關系。”(《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顯而易見,鄧小平認為黨和國家機關中出現(xiàn)官僚主義現(xiàn)象,一是與歷史傳統(tǒng)痕跡有關,二是與我們實行過分集權的政治與經(jīng)濟體制有關,因此,反對官僚主義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管理體制改革,而且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
官僚主義表現(xiàn)為兩種基本形態(tài),一類是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工作方式,諸如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消極怠惰、熱衷開會、命令主義、形式主義等現(xiàn)象;另一類是不正當?shù)刂\求權力,并利用官位謀求特權利益的官僚主義,即出現(xiàn)官僚特權者,諸如跑官要官、行賄受賄、徇私枉法、貪污腐敗等,正如列寧指出的,“官僚是專干行政事務并在人民面前處于特權地位的一個特殊階層”。 (《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這兩類官僚主義的性質(zhì)都很嚴重,如果任由其滋長、蔓延,黨和國家機關就會再度出現(xiàn)從“社會公仆”變?yōu)楦呔崛嗣裰系?ldquo;社會主人”的逆轉,終將導致覆亡。1991年蘇共的垮臺和蘇聯(lián)解體,不能不說與官僚制和官僚者階層的形成密切相關。
【當前官僚主義的種種表現(xiàn)】
當代中國,官僚主義仍是黨和國家機關中的痼疾。從第一類的官僚主義看,主要表現(xiàn)如下:一是不深入基層,不搞調(diào)查研究。有些領導干部忙于常規(guī)性管理工作,陷入具體的事務之中;有的習慣于動口不動手,搞文牘主義,做表面文章,各級研究室最大量的任務是撰寫講話稿,有的地方每年工作量竟達幾十萬字之多;有些領導干部缺乏基層工作經(jīng)驗,不善于與群眾交流,不了解一線工作情況,紙上談兵,拍腦袋決策,瞎指揮。二是背離求真務實,搞形式主義。有些干部作風飄浮,急功近利。例如,一些地方在出臺政策措施時,不從實際出發(fā),不經(jīng)過科學論證,不聽取群眾意見;喜歡投機取巧,搞立竿見影的短期行為,不注意可持續(xù)發(fā)展;喜歡搞“形象工程”,弄虛作假;凡事熱衷于“高”、“大”、“全”,而不管實用不實用。三是不能艱苦奮斗,浪費現(xiàn)象嚴重。許多異地任職或掛職的領導干部,不安心工作,每逢節(jié)假日忙于往返奔波,公車使用成本高;機關會議不斷,大會“一、三、五”,小會天天有,甚至還有“會套著會”開的;一開會則習慣于開長會、講長話,浪費時間;公款接待講規(guī)格,講排場,揮霍嚴重。四是工作方式簡單粗暴。有些干部習慣于“命令—服從”式的管理模式,動輒訴諸強制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執(zhí)法方式簡單,管理措施僵化,不考慮社會效果,不考慮群眾感受,不善于對話協(xié)商,乃至濫用警力,人為制造社會矛盾,極易誘發(fā)群體性事件,造成干群關系緊張。
從第二類的官僚主義看,主要表現(xiàn)如下:有些干部為官缺“德”,一心想著提拔、升遷,熱衷跑官要官、買官賣官。 還有的干部為官忘“廉”,他們目無法紀,設租尋租,搞權錢交易,貪污受賄,生活腐化。據(jù)統(tǒng)計,2010年1~10月,全國共對違反廉政的9285名領導干部實施了責任追究和處理。這個數(shù)字絕非小數(shù),如果說三人即可成“團”的話,這些腐敗分子早已夠得上形成一個特權利益集團了。
【反對官僚主義才能“權為民所用”】
對于官僚主義,決不能掉以輕心,置之不理。有必要抓緊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將其列為當前一項重要的任務,持續(xù)進行下去。針對第一類官僚主義,要繼續(xù)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層級,精簡機構、人員和公務,把各級干部從“把行政工作做好,就要發(fā)更多的文、開更多的會、作更多的講話、把各方來賓招待得更好”的陳舊思維中解脫出來。要出臺嚴厲的制度規(guī)定,真正做到“四減”,即減文、減會、減少講話、減少接待。例如,除了重大的政策性文件外,屬于工作性布置的不必發(fā)文;要召開的會議,也主要集中于決策制定方面;講話稿要簡明扼要,主要由領導者自己起草,提倡即席講話,等等。要實行黨務公開和政務公開,讓黨務和政務受到群眾和社會的監(jiān)督。
針對第二類官僚主義,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從這個角度說,反對官僚主義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在黨和國家機關中形成官僚特權階層。為此,首先要從干部的“進口關”入手進行防范,堅決杜絕“買官賣官,跑官要官”的不良分子混入黨和國家機關。這就要實行選任類官員以公開競爭為要求的公選,讓人民群眾行使選舉權,真正實現(xiàn)“權為民所賦”。對考任類干部,則要通過嚴格的公務員考試,建立一支高素質(zhì)的充滿生機活力的干部隊伍。其次,要從“管理關”入手管好所有干部,如嚴格責任制,實行領導干部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群眾“滿意度”定期測評制度,領導干部財產(chǎn)申報制度, 落實干部廉潔自律的督查制度, 等等,真正實現(xiàn)“權為民所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