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紅紗巾,一枚28元的戒指,見證圣潔。共產(chǎn)黨員就應(yīng)是道德表率
2010年9月2日下午,郭明義到沈陽給一個病重的女孩捐獻了血小板。返回鞍山的路上,手機響了。
“嗯,獻完了,沒啥事……晚上給我做啥好吃的?……紅燒排骨?好!我一定回家吃飯。”
掛斷電話,郭明義疲憊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不用說,這是妻子打來的電話。
有人說郭明義不顧家、“敗家子”。
其實,對親人,郭明義有著深深的眷戀。當兵時,他夢到最多的是母親做的玉米餅。
郭明義和妻子感情甚篤。
不少人認為,鉆石、珠寶象征愛情;但郭明義認為,相互忠貞,始終不渝,比鉆石、珠寶更圣潔。結(jié)婚24年,郭明義只給妻子孫秀英買過兩件禮物:一條紅紗巾和一枚價值28元的戒指。
去年,組織上安排郭明義外出療養(yǎng)。以前多次機會他都放棄了,“我身體好,讓身體不好的同志去療養(yǎng)吧!”這一次,到革命圣地井岡山,他欣然前往。行前,孫秀英給他兜里塞了1000元錢。一路上,郭明義沒舍得花一分,盤算著又可以接濟幾名學(xué)生。在一家紀念品商店,一枚樣式別致的戒指吸引了他,一打聽只要28元,咬牙買下了這唯一的禮品。
出人意料的是,孫秀英卻很滿足。這枚28元的“戒指”,孫秀英上班、干活都不舍得戴,等郭明義下班回家,才戴上“給他看”。
“他不著家,我們幾乎沒在一起休過一個完整的周末,家務(wù)活也指不上他。”說起郭明義,妻子好像很矛盾,“實際上,老郭很顧家,心里總惦記著我和女兒。”
孫秀英在鞍山第四醫(yī)院工作。從家到醫(yī)院,要坐半個多小時公交車。郭明義沒有送過妻子上班,但每天孫秀英坐進辦公室,總能接到郭明義打來的電話,“到了嗎?”“到了!”沒有卿卿我我的纏綿,簡單的問話,飽含著一個負責(zé)任的丈夫?qū)ζ拮拥目羁钌钋椤?/p>
這些年,妻子也始終默默地支持著郭明義。
已經(jīng)年過半百,孫秀英還時常翻看戀愛時郭明義寫的情書。每當此時,郭明義就故意逗她:“過去的事,不要老去想啦!燒了吧!”“不,堅決不!愛,是不會被忘記的!”妻子眼里放射出幸福的光芒。
打開一個精致小盒,孫秀英取出珍藏許久的一張?zhí)厥?ldquo;欠條”:“郭明義欠孫秀英同志1200元,2008年7月之前還清。”郭明義的工資卡一直由妻子保管。每個月妻子都會給他一定的零花錢。這些零花錢,老郭幾乎沒有為自己花過一分,全都用到希望工程捐款、救助困難家庭上了;需要大的款項,就得臨時向老婆“申請”借款。
孫秀英記不清郭明義“借”過多少回,但記得他一次也沒有還過。
郭明義把家里的錢都“折騰”出去救助失學(xué)兒童,妻子一開始也不理解。郭明義就把一些失學(xué)孩子的資料帶回家,孫秀英看著看著,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轉(zhuǎn)。從那以后,不管花多少錢捐助孩子,孫秀英再也沒反對過。她堅信,丈夫做的都是好事,丈夫是天下最好的人。
郭明義的女兒瑞雪,聰明、漂亮、懂事。
從孩子上學(xué)起,每天晚上家里那張小書桌,父女倆一邊坐一個。女兒做作業(yè),爸爸看書,還不時交流體會,就像一對親密的“學(xué)友”。對女兒的教育、鼓勵,都在無聲的示范中。
2006年,女兒到南京上大學(xué)。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現(xiàn)在不開家長會了,我還是希望你來開我的家長會;我喜歡你給我寫的紙條,雖然每次都是一樣的內(nèi)容: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現(xiàn)在女兒已讀大四,各方面都很出色,還是院學(xué)生會干部。像父親那樣做人、做事,已經(jīng)成為女兒的追求。
世間百善,始于孝心。
郭明義說,一個不愛家人的人,就不會愛社會;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不會忠于國家。
郭明義的父親已經(jīng)去世6年,可父親一句話,卻讓他記了一輩子。
那是童年時期的一個夜晚,郭明義坐在燈下溫習(xí)已落下一周的課程。父親靜靜地走到身旁,說:“兒啊,爸爸這輩子苦就苦在沒有文化上。你要多掌握一些知識,為老爸爭一口氣。”
自此,“為父親爭口氣”這句話伴隨著郭明義走過了40多年,成為工作、學(xué)習(xí)最原始的動力。
只有初中畢業(yè)的郭明義,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啃”下了成人高考全部課程,獲得了本科學(xué)歷,還成為礦山的專業(yè)英語翻譯;1984年4月,參加全國統(tǒng)一錄用干部考試,順利通過;1991年2月,他又通過了國家統(tǒng)計員考試獲得任職資格……
在郭明義的記憶里,從來沒有過家庭的煩惱,有的只是理解、支持和甜蜜。
“德不孤,必有鄰。”5800名礦山志愿者,高揚起“郭明義愛心團隊”大旗
2006年12月,不幸先后降臨到兩個普通礦工的家庭:張國斌13歲的女兒患了白血??;劉孝強15歲的兒子,患了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癥。
聽說張國斌的女兒病了,郭明義立即趕到醫(yī)院掏出身上僅有的100元錢。為幫助解決高昂的治療費用,郭明義在全礦發(fā)起了愛心捐款活動。很快湊齊3萬多元,郭明義又捐了700元。
為救助劉孝強的孩子,郭明義甚至“托人”違規(guī)把自己醫(yī)療賬戶上的3000多元錢取了出來。
為了救孩子,郭明義還走進鞍山廣播電臺直播間,呼吁社會各界獻愛心。12月27日,在郭明義的倡導(dǎo)下,400多名工友和社會愛心人士,采集了血液樣本,成為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
張國斌的女兒從死神手上掙扎出來;而劉孝強的兒子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配型,不幸離開了。
這深深地刺痛了郭明義。經(jīng)常獻血的郭明義深知,要根治白血病,最好的辦法就是移植造血干細胞。他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倡議書,走遍齊大山礦機關(guān)科室和70多個班組,聲情并茂地朗誦,呼吁大家捐獻造血干細胞。
浴池是工友們每天都要去的地方。為動員更多人加入捐獻造血干細胞行列,郭明義每天下班后都不顧疲勞來到浴池,為一個個工友搓澡,不厭其煩地介紹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常識。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的工友不好意思了:“別搓了,我明天就去參加捐獻造血干細胞。”郭明義的“計謀”得逞了!
郭明義透著一絲“狡黠”說,我的一個絕招就是“軟磨硬泡”,有的人不太愿意參加愛心活動,我就找機會幫助他,時間長了,他就會覺得欠我的人情,成為我愛心活動的積極分子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德的感召力,永遠勝于說教。郭師傅給了我們一個榜樣、一個渠道。每個人心中都埋藏著一粒善良的種子,是郭師傅喚醒了我們心中的向善之心。”漂亮的“80后”高微說。
高微和郭明義在一層樓辦公。每次看到郭明義獻血、捐款,她都深受感動。終于有一天,她找到郭明義,“郭叔,我也想捐助一個孩子上學(xué)。”郭明義把她介紹給“希望辦”。如今她不僅捐助了2個孩子讀書,還和丈夫、公公一起成為郭明義愛心團隊的骨干成員。如今,丈夫范世威已經(jīng)獻血5次。
艾倫是來自澳大利亞的專家??吹焦髁x到市“希望辦”,艾倫好奇地問他去干什么。郭明義把捐資助學(xué)的道理講給他聽,艾倫被感動了,硬要郭明義帶他去“希望辦”為孩子捐款。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郭明義的帶動下,公司70%的“80后”都加入到愛心活動中來。包子鋪老板、小吃店服務(wù)員、復(fù)印社打字員、工人、教徒,甚至還有“小偷”……都被郭明義吸收到義務(wù)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隊伍里來。
2008年12月,受郭明義影響,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行列的礦山大型生產(chǎn)汽車司機許平鑫與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順利完成了捐獻,成為全國第1066例、鞍山市第5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
動員無償獻血,在很多單位都是一件難事。在齊大山鐵礦,每到獻血日,獻血車開到單位樓下,一來就是上百人。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一位前來參加獻血的家庭婦女說:“這也就是郭明義唄,其他人用轎抬,我也不去。”工友李久紅當場感慨:“這叫什么?這叫人格魅力!”
德不孤,必有鄰。2009年7月29日,礦業(yè)公司召開“向郭明義同志學(xué)習(xí)”動員大會,會上打出了以郭明義名字命名的“郭明義愛心團隊”旗幟。
時隔一年,“郭明義愛心團隊”已發(fā)展成七支志愿者大隊:希望工程郭明義愛心聯(lián)隊、郭明義無償獻血志愿者應(yīng)急服務(wù)大隊、郭明義慈善義工服務(wù)大隊、鞍山捐獻遺體(器官)志愿者俱樂部、鞍山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俱樂部、紅十字志愿者急救隊、紅十字志愿者服務(wù)隊,浩浩蕩蕩,共有5800多人。
2010年6月25日,鞍山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俱樂部成立,190多名礦業(yè)公司的干部職工和24名鞍山市民踴躍參加。這是目前國內(nèi)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俱樂部。加入俱樂部的首批200多名志愿者中,有8對夫妻、2對兄弟兄妹。郭明義和妻子孫秀英、妹妹郭素娟、妹夫高軍都是俱樂部首批成員。
鞍山市副市長王忠哲,礦業(yè)公司黨委書記楊靖波、經(jīng)理邵安林也都在捐獻遺體(器官)簽名板上鄭重地簽下自己名字。在現(xiàn)場禮儀服務(wù)的4名女青年和一名在現(xiàn)場拍照的女干部也被感染,會議一結(jié)束,立即找到郭明義要求加入俱樂部。
一連串數(shù)字展示了郭明義愛心之路的“轉(zhuǎn)型升級”:
2006年以來,郭明義8次發(fā)起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倡議,有1700多名礦業(yè)職工參與;2007年以來,他7次發(fā)起無償獻血的倡議,共有600多名礦業(yè)職工參與,累計獻血15萬毫升;2008年以來,他發(fā)起的希望工程捐資助學(xué)活動,已有2800多名礦業(yè)職工參與,資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萬元;2009年以來,他發(fā)起成立的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俱樂部,已有200多名礦業(yè)職工和社會人士參與。
從十里鐵山,百里鋼城出發(fā),郭明義像愛的使者一路播撒陽光,傳承雷鋒精神,匯聚一切愛的力量,讓鞍山,讓遼寧,讓全中國永遠是和諧的春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