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一下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兩會的中心議題和大部分內容也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的。
我國經濟形勢分析
一般來說,可以從四個層次分析、判斷宏觀經濟形勢。
第一個層次有四個指標。第一個指標是經濟增長速度。去年增長11.4%,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4.66萬億。第二個指標是物價。今年1月份CPI是7.1%,2月份CPI是8.7%,2月份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漲幅是6.6%,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也上漲了9.7%。第三個指標是就業(yè)。去年登記失業(yè)率是4.1%,新增就業(yè)1200多萬人,壓力比較大。登記失業(yè)率和實際失業(yè)率是兩個數據,登記失業(yè)率只統(tǒng)計到了主動去政府登記的失業(yè)者,還有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的人沒有統(tǒng)計,比如大學生畢業(yè)后在家呆著沒有就業(yè),但沒去登記,這些就沒算進失業(yè)率。2007年是政府解決就業(yè)問題工作力度比較大的一年,也是就業(yè)壓力比較大的一年,但實際失業(yè)率仍然可能比登記失業(yè)率高得多。第四個指標是國際收支。去年我國的貿易順差是2622億美元,今年1月份順差194億美元。我估計今年3、4月份以后對美元的順差可能會降下來,但對歐元的順差、對歐洲國家出口的順差可能會加大。因為人民幣雖然對美元升值,但對歐元、加元、澳元都是貶值的。
第二個層次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指標。一是投資。去年投資增長了24.8%,比前年快了將近1個百分點。去年10月份投資增長了30.7%,導致12月份中央的“兩防”:(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yōu)槊黠@通貨膨脹)。今年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了24.3%,這個速度比消費的增長速度還是快得多。二是消費。去年消費增長了16.8%,比前年提高了3.1個百分點。三是出口。去年出口增長了25.7%,遠遠高于國內消費的增長,今年1月份出口增長了26.7%,也比較高。
第三個層次的指標是房價。2007年房價的漲勢比較迅猛,70個大中城市平均漲了6.7%,這個數據是發(fā)改委公布的,但很多研究機構都質疑這個數據,他們認為實際比這個數據還要高。2008年1—2月份全國的房價漲幅普遍下降,深圳的房價降幅比較大,降了5%-10%,上海略微降了一些,北京處于膠著狀態(tài),還沒有降價,只是漲幅下降了。
第四個層次的指標是股價。今年股市處于跌勢,滬市從去年的6000多點跌到3000多點,跌幅超過40%,總的來說股市動蕩幅度比較大。
去年,我們在經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績,但也面臨一些問題,概括起來說就是高物價、高增長、高失業(yè),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消費不足,投資和消費的比例失調。
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熱點問題及對策
第一,從去年和今年1—2月份的經濟形勢來看,我認為我們首先面臨的是速度問題。
這次兩會上仍在強調“兩防”,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定為8%。到底多少合適?有各種不同的推斷。工程院的專家從中國資源、環(huán)境方面進行了測算,一年經濟增長7%,我國的土地、淡水、礦產等資源都非常緊張,建議經濟增長速度最好不要超過7%。有些研究機構從就業(yè)需要的角度來推算,一年需要多少人就業(yè),提供多少個工作崗位才能消化就業(yè),機構研究認為每年至少要9%的增速才能緩解就業(yè)壓力。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資源和環(huán)境能夠支撐的經濟增長速度和就業(yè)需要的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矛盾。
國際上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比較關注。第一,由于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過高,二氧化硫、粉塵等溫室排放量太大。第二,過高的增長速度需要很多的鋁、銅、礦砂、鋼材等,把全世界的資源價格都抬起來了。第三,在經濟增長總量方面,去年中國和德國并列第三,今年如果再增長的話就會超過德國,作為第三大經濟體,不少國家會感到受威脅。世界對中國的速度有比較復雜的心態(tài)。
從外部來看,受美國次貸危機和全球經濟不振的影響,今年的出口將會怎么樣?由于人民幣相對于歐元、英鎊是貶值的,我們對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出口會加速,因而受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大。
第二,消費價格問題??偫碚f2008年是比較困難的一年,我覺得困難之一就是消費物價的控制問題。
今年2月份比較特殊,春節(jié)、雪災等因素導致消費物價上漲了8.7%。從去年價格上漲的情況來看,主要還是豬肉價格引起的。前年豬肉價格非常低,養(yǎng)豬戶大量殺豬的時候,商務部門、農業(yè)部門沒有向中央報告豬的存欄數下降。到去年4—5月份豬肉供應全面緊張,有些豬場都沒有豬了,農民也不養(yǎng)豬了,散戶養(yǎng)豬占60%,養(yǎng)豬場養(yǎng)豬占40%。再一個因素是國際糧價的上漲。去年國際糧價上漲10%,這主要是石油漲價引起的。石油漲價使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有一些國家用土地搞生物能源,需要很多糧食,導致國際糧價上漲。
去年消費價格的上漲是供給方面成本的漲價。消費物價上漲有兩種,一種是貨幣發(fā)行過多。養(yǎng)豬的成本沒漲,但是貨幣發(fā)多了,買肉的人多了,肉價就會上漲。還有一種是養(yǎng)豬的成本上漲了,導致豬肉價格上漲,這種情況跟貨幣沒關系。所以,今年要著力搞現代農業(yè),把農產品的價格穩(wěn)住?,F在又有一個問題,農民的生活水平也要提高,漲價是雙刃劍,如果能控制好流通領域,農民就會受益。
今年在價格方面需要采取的措施應是,用良性的價格控制調控機制。用臨時管制,不讓漲價,我覺得這種辦法不太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從今年的消費物價控制來看,一是改善、增加國內的供給,比如國家給現代化養(yǎng)豬政策支持;二是建立健全國家的調節(jié)機制,比如預警機制;三是建立健全豬肉、糧食、油等大宗產品的儲備機制。國外農產品價格特別高的時候,政府是不管的,只有農產品價格過低的時候政府才出面,以保護價收購,放在庫房里,等農產品價格高的時候從庫房里拿出來拋售,壓低市場價格。從去年情況來看,我們國家正好做反了,最高價格的時候幫助農民,低價的時候沒有認真管。最高價格的時候幫助農民,很容易導致來年農民種的越多,價格跌的時候損失越慘重。國外對農產品價格的調控一般采取價格預警機制、產品儲備機制和農產品基金三者相結合的辦法。
今年,我們用外匯儲備進口了一些糧食、油和肉。對于進口農產品,國內農業(yè)學家和經濟學家有不同的看法。很多學者提出,進口農產品等于進口了土地、化肥、淡水等資源,還轉移了農業(yè)面臨的污染,這是合算的。但許多農業(yè)學家認為,要保證糧食安全就不能進口外國的糧食。從去年來看,中央還是采納了一部分學者進口糧食的意見,而且外匯在貶值,還不如進口一些糧食,把物價穩(wěn)定下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