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一座紅色文化資源厚重的天下英雄城,一座青山綠水相擁、山水文化繁盛的綠色生態(tài)城市。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堅持深學篤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把文化擺在城市高質量發(fā)展的突出位置,充分發(fā)揮文化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文化開題破局、用文化增進認同、靠文化激發(fā)活力,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fā)展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
堅持以文鑄城,塑造城市品牌
南昌起義開啟了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新紀元,“八一”是南昌最具價值和影響力的文化標識;《滕王閣序》以“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描繪南昌,成為南昌鮮明的文化符號。近年來,我們圍繞打響“物華天寶的生態(tài)城市、人杰地靈的英雄南昌”城市品牌,以“八一”“滕王閣”為核心,全面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做好“八一”大文章,唱響“天下英雄城”品牌。加強南昌起義歷史文獻、口述資料、文物等珍貴資源收集整理和八一革命精神的研究闡釋,推動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一館五址”及周邊環(huán)境保護、展陳提升,進一步發(fā)揮其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用好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塔等紅色地標,每月一日以及八一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等重要時間節(jié)點,在八一廣場舉行升國旗儀式。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博物館選址八一廣場南側,與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館構成以“一場兩館”為核心的城市文化地標群。推出民族歌劇《八一起義》等文藝精品,組建“八一”宣講團開展巡講,組織召開“八一”主題理論研討會,持續(xù)宣傳好、闡釋好八一革命精神。講好滕王閣歷史故事,厚植歷史文化名城底蘊。實施滕王閣“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及北擴工程,縮小景區(qū)收費區(qū)域,把最美的贛江岸線、最好的歷史文化景觀給市民、游客免費游覽。推進景區(qū)北延擴容,打通滕王閣與周邊街區(qū)、商圈循環(huán)互動,讓市民游客暢游滕王閣綿延近3公里的唐風宋韻亭臺樓閣,不斷提升景區(qū)吸引力、影響力。建成贛江南昌樞紐,滕王高閣與寬闊贛水交相輝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壯美畫卷在這里永駐,豫章古文化、贛江水生態(tài)、都市慢生活有機融合,成為展現南昌歷史文化底蘊的鮮活符號。以背誦《滕王閣序》為切入點,組織開展“背序免門票”“AI互動背序”“千人誦序”“一篇《滕王閣序》游遍南昌”等文化活動,助力城市文旅產業(yè)發(fā)展。
堅持以文化人,增強文化認同
近年來,我們著力發(fā)揮文化養(yǎng)心志、育情操的重要作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涵養(yǎng)全市人民自信、發(fā)奮、齊心的精神氣質。
凝聚城市精神。用文化的力量溫暖人心,在全市上下深入開展“自信、發(fā)奮、齊心”主題宣傳實踐,引導廣大市民認同城市、關心城市、熱愛城市。設計推出“八一南昌”和滕王閣元素構成的城市形象標識,結合城市建設、品牌宣傳、重大活動等,不斷強化市民對城市的身份認同感。通過一次次大型城市活動、一場場專項攻堅行動,讓“自信、發(fā)奮、齊心”成為南昌人的主流精神狀態(tài)。著力留住鄉(xiāng)愁。深入挖掘優(yōu)秀歷史文化資源,扎實做好江紡老廠房、洪都老廠房、風洞舊址等保護工作。推動傳統村落原址、原貌、原要素、整體性保護,實現村落景觀、人文內涵和文明鄉(xiāng)風的互融共促。例如,有1400多年歷史的安義古村落保留傳統業(yè)態(tài)店鋪,打造贛商文化博物館,成為展示贛文化和贛商文化遺產的典范。借助舊城復興,恢復和重塑南昌鐵柱萬壽宮及其周邊老街風貌,積極引入老字號品牌、非遺項目、文化創(chuàng)意元素等,打造旅游休閑街區(qū)。深化文明實踐。建立健全道德模范等先進人物宣傳學習機制,營造尊崇典型、爭做先進的濃厚氛圍。組織邀請道德模范、勞動模范、名醫(yī)名師、“兩代表一委員”和非遺傳承人等廣泛開展“一日文明實踐員”活動,組織全市志愿服務隊伍和社會組織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堅持以文興業(yè),激發(fā)城市活力
把握獨到性創(chuàng)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新趨勢,堅持“一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策劃“一個活動主題”,接續(xù)打響“愛英雄,就來英雄城”“南昌登場皆英雄”等一系列文旅活動品牌。
點旺城市煙火氣。保護和提升大士院老街、珠寶街、豫章后街等街區(qū),充分挖掘、展示充滿煙火氣的老南昌記憶、老南昌味道,舉辦煙火大士院開街暨百年嘉賓樓開業(yè)儀式、贛菜美食文化節(jié)等活動。主動捕捉南昌特色美食、傳統老街、老巷等熱點話題,用好新媒體平臺,唱響南昌市新建區(qū)“廚師之鄉(xiāng)·地標城市”品牌,熱辣滾燙的“南昌辣”吸引全國各地“旅游特種兵”前來挑戰(zhàn)打卡。擦亮軍事體育牌。依托軍地合作共建“八一南昌”軍事體育品牌的獨有優(yōu)勢,承辦三屆“強軍杯”系列比賽集中交流賽,成為全軍院校“強軍杯”永久舉辦地。2024年尤尼克斯世界青年羽毛球錦標賽、2024年“奔跑吧·少年”全國青少年陽光體育大會、南昌國際馬拉松等一場場高規(guī)格賽事成功舉辦,探索走出“跟著賽事游南昌”的旅游發(fā)展新模式,持續(xù)帶火南昌文體產業(yè)和賽事經濟,全方位彰顯了南昌的都市之美、文化之美、生態(tài)之美、青春之美,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打造演藝新高地。充分發(fā)揮南昌保利大劇院、南昌國際體育中心等城市文化地標作用,舉辦“唱響洪城”大型演藝推介會,邀請國內頭部演藝經紀公司負責人來昌考察,為演藝項目落地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保障,營造良好的城市環(huán)境和輿論氛圍,著力打造全國演唱會熱點城市和文藝演出新高地。近年來,一系列演唱會、音樂節(jié)接連定檔南昌,每年超過200場國內外頂尖劇目和優(yōu)質演出項目在南昌精彩上演,吸引眾多觀眾與藝術愛好者齊聚南昌共享文藝盛宴。繪就山水文化卷。南昌是國際濕地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這里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有300里翠綠西山,有滔滔贛江穿城流淌。“浩渺鄱湖水接天”,白鶴、白琵鷺、東方白鸛等珍稀候鳥在此繁衍棲息,我們打造了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五星白鶴小鎮(zhèn)、羅溪天鵝小鎮(zhèn)等一批環(huán)境美、生態(tài)好、品質優(yōu)的觀鳥景點景區(qū)。用好贛江資源,推出夜游贛江、一江兩岸燈光秀,建設贛江“兩灘七灣”天然游泳場,打造群眾愛水親水、水城共興的樂園。高標準建設蟠龍峰景區(qū),推進云端索道、梅嶺天街項目建設,打造南昌人和各地游客的避暑天堂。
堅持以文惠民,豐富精神世界
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實踐優(yōu)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推進文明傳承中為群眾提供有力的思想指引、豐富的精神滋養(yǎng)。
建設書香南昌。以漢代南昌歷史名人徐孺子命名,在全市城鄉(xiāng)社區(qū)、重點景區(qū)、產業(yè)園區(qū)等人口密集地段建成并免費開放110家精美的“孺子書房”,統一規(guī)劃、統一標識、統一采購、統一配置、統一管理,集公共閱讀、自助借還、自習等功能于一體,形成15分鐘城市閱讀圈,把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市民游客進入書房樂享閱讀、暢享書香成為城市新風尚。利用青山湖、象湖兩個城中湖泊,在青山湖西岸建設市圖書館新館,致力于打造“中國最美圖書館”。依托象湖湖心島樓閣古建,恢復重建具有800多年歷史的豫章書院,傳承弘揚國學文化,為市民游客提供一個閱讀自修、文化交流的好場所和風光優(yōu)美、景色別致的休閑好去處。深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以復興大橋、洪州大橋、“一江兩岸”城市公園等城市景觀為載體,充分發(fā)動群眾自覺參與,深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自豪感。策劃辦好“千人橫渡贛江”“萬人騎游夜跑”“十六萬人迎新健步行”等一系列全民樂享的大型文化活動。連續(xù)多年在春節(jié)和國慶節(jié)舉辦一江兩岸煙花晚會,每場吸引百萬市民游客現場觀看,營造了熱烈、喜慶、和諧的節(jié)日氛圍。
(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