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彩燈將街區(qū)裝扮得絢麗多彩、各色美食引游客駐足品嘗、文創(chuàng)市集人頭攢動……在河南鄭州、商丘等地,城市更新行動讓老舊廠房、街區(qū)煥發(fā)青春,為繁榮消費經濟增添了活力。作者:尚昆侖 王振 谷婷婷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漫步北京,鐘樓灣胡同舊貌展新顏,亮馬河變身80萬平方米濱河公園,南中軸“騰籠換鳥”、告別傳統(tǒng)業(yè)態(tài)……城市之變、街景之美讓人心曠神怡。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fā)展的超大城市,首都正用一筆一畫描繪高品質生活新畫卷,生動印證城市更新的魅力。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城市發(fā)展,一頭連著億萬民生。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已逾66%,城市發(fā)展逐步從增量擴張進入存量優(yōu)化階段。加力推進城市更新,解決好“城市病”,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勢在必行。我們要順應人民期待,因地制宜、找準切口,瞄準痛點難點,著力惠民生、補短板、促發(fā)展,讓人們更好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
開展城市體檢是推進城市更新的先決條件。“先體檢后更新,無體檢不更新”。作為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城市其實和人一樣,在生長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為城市體檢就像對人的體檢一樣,能夠起到“防未病”的作用。城市體檢不單純是為了體檢,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城市更新才是我們的目標。要針對體檢當中的疑難雜癥,老百姓的急難愁盼,或者是影響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承載能力的一些中長期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更好助力城市更新,為城市未來保駕護航,使城市更新更加有力有效,不斷增強人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更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口。城市更新關系城市面貌,“里子”則是生活品質的升級。2021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考察時強調,“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生活是否便利、設施是否好用,居民最有發(fā)言權。目前,我國已實施超過6.6萬個城市更新項目,累計新開工改造25萬個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1億多人從中受益。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必須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意愿。城市更新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只有治理者多些換位思考,把“小而美”理念貫穿于施工全過程、各環(huán)節(jié),更新項目才能更好惠及民生、得到支持。城市更新要少一點“居高臨下”,多一些群眾視角。多做為老樓更換上下水管道、加裝電梯,社區(qū)里建起老年食堂,在街角新增口袋公園、立體綠化,加寬自行車道……這樣老百姓感受最真切,增強的是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 ?/p>
城市更新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久久為功、綿綿用力。要堅持因地制宜,從小處著手、實處著力,精細實施,在持續(xù)“小步快走”中,讓城市變得更加宜居、智慧、有韌性,穩(wěn)扎穩(wěn)打提升百姓獲得感。重慶民主村社區(qū),黃葛樹下,老人們圍坐討論棋局;咖啡廳、火鍋店里,人們樂享消費時光;充滿設計感的街巷,吸引游人駐足打卡。得益于兩期城市更新項目接力,老社區(qū)補齊設施短板,激發(fā)新活力。不求“功成在我”,唯求“功成有我”,一茬接著一茬干,把“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落實到位,城市更新就能贏得人心、行穩(wěn)致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傾力探索創(chuàng)新城市更新的模式和路徑,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著力提升城市空間品質與人居環(huán)境質量,增強城市活力與競爭力,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單位: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委宣傳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視頻轉載自新華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