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diào):“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思政課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又在思政課教師。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fā)展時期,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shù)量充足、素質(zhì)優(yōu)良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正在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增的教師大部分是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并且不少教師的學科背景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而是哲學、歷史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等相關學科。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學科出身的青年思政課教師相比,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背景的青年思政課教師(以下簡稱“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不斷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幫助他們盡快成長為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師。
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升
政治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提升。思政課具有鮮明的政治導向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這一特性決定了任課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一定要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相比,由于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相對缺乏,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還有一定差距。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政治定力不夠堅定,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復雜性的認識還不深刻,在重大原則上站穩(wěn)黨和人民立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風險挑戰(zhàn)面前嚴守政治紀律的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政治擔當不夠強烈,對作為思政課教師的身份認同度以及對思政課教師初心和使命的堅守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理論功底有待進一步夯實。思想性是思政課的重要屬性。思政課的思想性決定了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一定要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相比,由于沒有接受系統(tǒng)深入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的理論功底還不夠深厚。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知識儲備不足,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chuàng)新理論的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和深入性,對一些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理論的認知和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甚至不知不解的層面。二是知識面不夠?qū)拸V,主動學習各方面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的意識還不夠,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等需要進一步拓展。三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不夠,運用理論知識來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不善于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和幫助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學科意識有待進一步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著自己的規(guī)律、特點以及學科邊界。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相比,由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規(guī)律、特點以及學科邊界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的學科意識還有些薄弱。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不愿意或者不能從原來的學科中“跳”出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認知度和認同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自覺投身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發(fā)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足。二是存在教學與科研分離的現(xiàn)象,在教學上講授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知識,但在科研上或是繼續(xù)從事原學科研究,或是找不到可以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相契合的研究方向,科研沒有很好地服務于教學。
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相比,由于對思政課的本質(zhì)認識不深刻和教學實踐鍛煉不足,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有些不足。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做到知識性和價值性相統(tǒng)一,把思政課當作一般的哲學社會科學課程來講授,偏重于知識傳授而不太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二是教學資源整合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意識和現(xiàn)實觀照意識需要進一步樹立,課程的說服力、親和力、感染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多舉措提升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
積極提升政治素養(yǎng),持續(xù)擦亮信仰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只有首先在思政課教師心中扎下根,才能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因此,要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大力提升政治素養(yǎng),盡快補足政治素養(yǎng)不強這個短板。一要筑牢政治信仰。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與黨同心,同向同行,把信仰與忠誠體現(xiàn)在教書育人中。二要堅守政治立場。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牢固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善于用政治思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在大是大非、重大原則問題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和立場堅定,敢于旗幟鮮明地批判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想,自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實際行動擦亮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政治底色。三要強化政治擔當。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牢記思政課教師的初心,站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深刻認識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厚植家國情懷,涵養(yǎng)仁愛精神,不斷增強職業(yè)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各項任務要求,把培養(yǎng)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作為自己矢志不渝的使命。
著力夯實理論功底,不斷厚植學養(yǎng)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從一定意義上說,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度,決定著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維視野的廣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因此,要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不斷夯實理論根基、拓寬理論視野、提升理論水平,盡快補足理論功底不扎實這個短板。
一要系統(tǒng)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創(chuàng)新理論。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方法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入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zhì)、豐富內(nèi)涵、實踐要求以及蘊含在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二要廣泛涉獵各類哲學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廣泛閱讀多學科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籍,并積極在社會實踐中學習各種社會知識,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三要提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增強現(xiàn)實觀照意識,善于從社會這個大課堂中挖掘教學素材和科研選題,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和研究學生關注的問題和社會熱點問題,在答疑解惑中回應學生的關切和需求,在思考分析中尋找科研方向和題目,實現(xiàn)教學和科研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有機統(tǒng)一。
牢固樹立學科意識,切實增進學科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就是要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馬克思主義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發(fā)揮應有作用。
因此,要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意識,切實增進學科自信。一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意識。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要善于自我轉(zhuǎn)化,主動從原來的學科中“跳”出來,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規(guī)律和特點的學習和研究,厘清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邊界,切實做到自覺認同和真心熱愛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從思想上成為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和研究者。二要積極轉(zhuǎn)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努力破除教學科研“兩張皮”現(xiàn)象,以所學學科為切入點找到若干能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相契合的方向作為新的研究方向,積極轉(zhuǎn)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通過學術研究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服務馬克思主義學科發(fā)展。
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努力提升育人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思政課的本質(zhì)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因此,要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全面掌握思政課教學的方式方法,盡快補足教學能力不足這個短板。一要主動適應思政課教學的特點要求。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意識,深入領會思政課的本質(zhì)與要求,深刻認識思政課教學的規(guī)律與特點,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把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實現(xiàn)從“經(jīng)師”到“人師”的提升。二要全面掌握思政課教學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導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主動適應青年大學生的學習特點,順應教育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的發(fā)展趨勢,積極打造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課堂講授與課外體驗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不斷提升教學資源整合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和教學表達能力,從而建設精品課堂,提升育人效果。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項目“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學科青年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研究”(22VSZ115)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廣西財經(jīng)學院黨委書記)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