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宣講過程中,應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聽不懂”“聽得進”“記不牢”等基層理論宣講中存在的突出難題,以鮮活的語言、鮮明的節(jié)奏及顯著的亮點進行一一破解,使理論宣講“難題”不“難”。
?解決“聽不懂”——做好語言轉化
理論是有高度和深度的,理論語言本身也與生活語言之間存在較大差別。要想讓廣大基層群眾“聽懂”理論宣講必須有效進行語言轉化,變抽象化的語言為形象化的語言。
理論宣講是“有本之學”,即要依據(jù)“本子”來進行宣講,但理論宣講切忌“照本宣科”,要將書本上的語言徹底轉化為生活中的語言,變書本化的語言為生活化的語言。
基層理論宣講還要變個人化的語言為群眾化的語言。理論宣講可以有個人化的表達,但忌小眾化的表達。任何只為宣講者個人所接受而為廣大群眾所不理解的表達在宣講中都屬于無效表達。因為,理論宣講歸根到底是要講給群眾聽的,而不是“自娛自樂”或“自說自話”。在宣講中,個人化的語言要盡量向群眾化的語言轉化。
?保證“聽得進”——做好節(jié)奏把控
從實踐層面看,對于一場理論宣講而言,保證聽眾“聽得進”的關鍵在于宣講者能夠有效把控住宣講節(jié)奏。
對宣講節(jié)奏的把控除了急緩得當之外,還需要根據(jù)宣講時聽眾的不同反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
在基層進行理論宣講,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課堂式講授,而要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宣講形式來對宣講節(jié)奏進行多元調控。
?破解“記不牢”——做好亮點打造
案例:理論宣講需要以“例”說“理”,案例打造好了,不僅能夠使說理透徹,而且容易形成“亮點”,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金句”:群眾在聽宣講時,有時會被宣講者所說的一兩句話所觸動,而在聽完宣講后,難以忘懷的恰恰也是這一兩句話。“這一兩句話”便可稱為宣講“金句”。
實踐:在進行理論宣講時,將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通道打通至關重要。有了理論溝通實踐的敞亮通道,群眾才能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自由穿行中溫故知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