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以中國女排為代表的高水平運動隊在國際賽場上頑強拼搏、摘金奪銀、為國爭光,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增添了動力、凝聚了力量。中國女排用矢志不渝的堅守和扎扎實實的拼搏鑄就的女排精神,激勵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投身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激越而嘹亮的音符,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承發(fā)展 歷久彌新
任何一種精神的形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獨特的時代背景和深厚的歷史積淀。1952年,年輕的共和國成立了國家女子排球隊,自此,中國女排踏上了不平凡的奮斗征程。為了實現追趕世界水平、服務國家發(fā)展的任務目標,女排姑娘們以昂揚的斗志和頑強的作風積極投入訓練。在湖南郴州體育訓練基地條件十分艱苦的竹棚訓練館中,女排姑娘們在粗糙的地板和混凝土地面翻滾救球,常常是遍體鱗傷,流下了數不盡的汗和淚。竹棚里的艱苦磨礪,為女排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深厚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大幕初啟,中國迎來了奮力追趕的時代,亟須統(tǒng)一思想,凝聚人心。憑借著經年累月刻苦訓練練就的扎實技術,1981年,在第三屆女排世界杯上,中國女排力克雄霸世界排壇20多年的日本女排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緊接著創(chuàng)造了“五連冠”的輝煌成績,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連續(xù)5次奪冠的隊伍,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中國女排的卓越表現讓億萬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為之振奮。一時間,各行各業(yè)掀起了向中國女排學習的熱潮,“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響徹神州大地。來之不易的“五連冠”,為女排精神的形成和女排這支隊伍的傳承發(fā)展奠定了堅實根基。
光輝事業(yè)不可能都是坦途。在獲得“五連冠”之后,中國女排也遭遇過坎坷與失利。但中國女排并沒有輕言放棄,郎平等一批教練員和一批又一批的運動員矢志堅守,刻苦訓練,咬牙克服傷病,默默承受挫折,最終鍛造出了中國女排的“黃金一代”。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苦戰(zhàn)五局,最終驚人逆轉對手奪得冠軍?!度嗣袢請蟆钒l(fā)文評價說,這支中國女排是新時期下對老女排拼搏精神的延續(xù)。
進入新時代,女排精神得到新的發(fā)展。2019年,在第十三屆女排世界杯比賽中,中國女排以十一連勝的優(yōu)異戰(zhàn)績成功衛(wèi)冕,書寫了“十冠王”的榮耀歷史。在比賽中,女排姑娘們不畏強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生動詮釋了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同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女排代表時指出:“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女排的喜愛,不僅是因為你們奪得了冠軍,更重要的是你們在賽場上展現了祖國至上、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總書記的這一概括高屋建瓴,深刻揭示了新時代女排精神的內涵。
內涵豐富 意蘊深遠
在時代洪流中,中國女排用堅守和傳承、開拓與創(chuàng)新、汗水和拼搏鑄就升華的女排精神,既有一以貫之的愛國情懷,更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時代內涵,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也踐行了現代體育的精神內蘊,成為新時代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祖國至上是女排精神的信念之魂。“祖國至上”彰顯的是中國女排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是深沉熾熱的愛國情懷在女排教練員和運動員身上的具體體現。中國女排自建隊以來,始終堅持祖國的榮譽和利益高于一切,把實現個人價值和為祖國、人民爭得榮譽統(tǒng)一起來,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結合起來,把“為國爭光”作為拼搏奮斗的最高目標。一代代女排人正是靠這種“大愛”創(chuàng)造了昔日世界大賽“五連冠”的輝煌,也創(chuàng)造了今天世界排球“三大賽”“十冠王”的壯舉。數十年風雨兼程,愛國主義一直深植于中國女排,成為這個光榮集體的強大基因,也是一代代女排人默默奉獻、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的最大動力。
團結協(xié)作是女排精神的立足之本。“團結協(xié)作”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體現的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凸顯的是融個人奮斗于集體力量之中的境界。排球是一個集體項目,團隊成員之間相互補位、密切配合是制勝的關鍵。中國女排一貫堅持和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憑借著訓練場上和賽場上隊員之間的協(xié)作配合,憑借著教練員與幕后保障團隊的有力支持,在榮譽簿上書寫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賽場上,每一次發(fā)球、傳球、進攻,無不是女排隊員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展示。“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為集體的榮譽拼搏奮斗,用團隊的力量去戰(zhàn)勝一切,是對這種精神特質的生動詮釋,也彰顯了女排精神不變的價值底色。
頑強拼搏是女排精神的長盛之基。“頑強拼搏”映射的是中華民族不懼挑戰(zhàn)、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和中華體育精神的完美詮釋。競技體育比拼的是硬碰硬的實力,沒有艱苦付出、不靠頑強拼搏是難以成功的。訓練場上,女排姑娘們日復一日地超負荷訓練;比賽場上,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堅持“一分一分地拼”。中國女排好幾次的奪冠歷程都可謂跌宕起伏、蕩氣回腸,最后贏得勝利靠的就是頑強拼搏、堅持到底。“忍得住、耐得住,愈挫愈奮、愈戰(zhàn)愈勇”,這正是中國女排直擊人心、激勵國人的頑強奮斗精神的寫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女排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喊出了為中華崛起而拼搏的時代最強音。”
永不言敗是女排精神的動力之源。“永不言敗”蘊含的是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挑戰(zhàn)極限、追求卓越的體育精神,體現的是敢于爭先、勇于獲勝的執(zhí)著信念和敢打敢拼、決不放棄的堅定意志。縱觀中國女排征戰(zhàn)世界大賽的歷史,既有過成功登頂的輝煌,也有過跌入低谷的挫折,但一代代女排人始終默默堅守,不拋棄、不放棄,不氣餒、不言敗,于起伏中前行,于坎坷中奮進。一部女排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永不言敗的奮斗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大賽事最令人感動的未必是奪金牌,而是體現奧運精神,這正是中國人講的自強不息。中國女排在攀登高峰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愈挫愈勇、永不言敗的精神狀態(tài)是民族品格的縮影,進一步豐富了女排精神的時代內涵。
感召激勵 凝心聚氣
偉大時代需要偉大精神支撐,偉大時代又創(chuàng)造和滋養(yǎng)著不朽的精神。女排精神是偉大時代孕育出的爍爍精神之花,具有穿越時空的永恒價值。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使之在全社會發(fā)揚光大,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開創(chuàng)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斷開創(chuàng)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既需要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也需要精神力量的激勵和感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體育強國目標,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的女排精神”。中國女排是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女排精神是中國體育的寶貴精神財富,更是中國體育人的精神標桿。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對于感召體育戰(zhàn)線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振興“三大球”、推動冰雪運動跨越式發(fā)展,積極投身體育事業(yè)改革發(fā)展;對于激勵廣大運動員、教練員刻苦備戰(zhàn)2024年巴黎奧運會等世界大賽,為祖國贏得新的榮光;對于匯聚社會各界力量,不斷推進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促進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全面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既包括人的體力和智力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也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整體性提高。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陶冶人民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有助于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鍛煉熱情,推動全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廣泛開展健身運動,提高人民身體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團結友愛意識,激勵人民群眾通過努力奮斗追求幸福生活、實現人生價值。當前,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青年一代中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能夠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奮發(fā)圖強、全面發(fā)展,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之中,為人生添彩、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
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凝心聚氣。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戰(zhàn)勝各種困難挑戰(zhàn),我們成功踏上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新征程。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需要社會各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團結奮斗。要大力弘揚新時代女排精神,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奮發(fā)有為、拼搏奮進,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事業(yè);深刻認識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的道理,不斷增進民族團結,促進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和諧穩(wěn)定,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廣泛調動各行各業(yè)發(fā)揚工匠精神,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為推動各項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成都體育學院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