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共產黨找到并動員奪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力量
國共兩黨對于奪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重要力量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國民黨認為,要依靠政府和軍隊,以大規(guī)模陣地戰(zhàn)為主。但作為一個落后的國家,僅僅依靠政府和軍隊很難制衡日本侵略者。另外,國民黨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也存在很大問題。落后的中國要想抵抗日本侵略,首先要做到內部團結,但是如何實現內部團結,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大問題。蔣介石主張先武力消滅共產黨,實現國民黨統一天下后再進行抗日。1932年12月,蔣介石強調:“我們要想攘外,必先安內,要求安內,必須看到我們內部最大的不安,是在什么地方。第一、就是我們內部的政見不一致,第二、就是赤匪的紛擾。今天我們可以說,日本不配做我們的敵人,我們當前的敵人還是赤匪,如果我們在內部把赤匪的禍亂消除了,對日本是沒有問題的。”武力安內的做法不僅破壞了國內的團結,還消耗了大量抗日力量,是錯誤的。
中國共產黨認為,凝聚奪取抗戰(zhàn)勝利的力量,核心在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1935年8月1日,中共擬定的《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提出:“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zhàn),以便集中一切國力(人力,物力、財力、武力等)去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yè)而奮斗。”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提出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不僅應當是下層的,而且應當是包括上層的,并調整了部分不適應抗日要求的政策。瓦窯堡會議后,在中共的推動下,西北地區(qū)首先實現抗日力量的聯合。193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發(fā)布《為創(chuàng)立全國各黨各派的抗日人民陣線宣言》,首次公開將國民黨列為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對象。5月5日,中共發(fā)表《停戰(zhàn)議和一致抗日通電》,將“抗日反蔣”政策轉變?yōu)?ldquo;逼蔣抗日”政策。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思想的指導下,“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成為中共處理國內矛盾的主導原則。面對日本侵略,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逐漸尖銳化,因此中國共產黨不斷調整自身政策主張。
193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fā)出致國民黨書,再次呼吁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組成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zhàn)線。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成為時局轉變的樞紐。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因為只有保住蔣介石,國民黨才不會分裂,中國才不會分裂。一旦國民黨軍隊分裂,就會給日本蠶食中國提供大好機會。從民族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共產黨堅決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蔣介石最終接受了“停止內戰(zhàn)、聯共抗日”等主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強調以“和平”的方式實現抗日力量的團結,這就克服了國民黨武力“安內”的缺陷。同時,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最大限度地團結、動員了中華民族一切抗日力量,這是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最根本的條件之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