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機關是黨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選人用人必須從確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的高度來考量,切實在戰(zhàn)略上“謀好局”、在關鍵處“落好子”
●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干部,善于把“聽其言”與“觀其行”結合起來,通過干部對原則問題的把握看其政治意識,對人民群眾的感情看其為民情懷,對進退去留的態(tài)度看其思想境界,對復雜問題的處理看其擔當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對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選拔任用干部,首先要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堅定不堅定。”用什么樣的標準選人,選什么樣的人,歷來是我們黨高度關注的重大政治原則和組織路線問題。政法機關是黨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選人用人必須從確保“刀把子”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的高度來考量,切實在戰(zhàn)略上“謀好局”、在關鍵處“落好子”。必須進一步強化政治引領,毫不含糊地把政治標準作為政法隊伍選人用人的硬約束、硬杠杠、硬要求,把黨和人民需要的政法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
突出政治標準,是我們黨選人用人的一貫方針和優(yōu)良傳統(tǒng)。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從黨的歷史看,什么時候選人用人突出政治標準,黨和國家事業(yè)就會健康順利快速發(fā)展;什么時候選人用人淡化政治標準,黨內政治生態(tài)就會受到嚴重干擾和破壞,黨和國家事業(yè)就會走彎路甚至遭受重大挫折。在不同歷史時期,盡管黨對選拔任用干部標準的具體內容不盡相同,但對干部政治素質要求是一以貫之的。我們黨也正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政治上靠得住的干部,才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實踐證明,堅持把政治標準作為選人用人第一標準,關系到紅色政權由誰掌握、紅色江山由誰守護的問題,關系到我們黨、民族、國家的前途命運。
毛澤東同志早在1957年指出:“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干部要又紅又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政法機關政治上的要求極為嚴格,強調政法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必須要把旗幟鮮明講政治作為根本要求,做到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并強調要“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zhí)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政法機關,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一支紀律隊伍,既是政治性很強的業(yè)務機關,也是業(yè)務性很強的政治機關。只有筑牢政治忠誠,才能鍛造無堅不摧、無難不克的政法鐵軍,才能在黨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沖鋒陷陣、不辱使命。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特別是通過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政法干警“鐵心跟黨走”的政治信念更加堅固,政法機關選人用人的政治標準更加突出。然而,仍有少數(shù)政法干部放松政治要求、無視政治紀律,甚至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執(zhí)法犯法、徇私枉法,有的還被“帶病提拔”、成為“害群之馬”。政法機關處在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的第一線,每時每刻都在經(jīng)受嚴峻挑戰(zhàn)和重大考驗,面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新態(tài)勢、社會價值多元多變新特點和履行職能使命新要求,如果選人用人忽視政治標準,就會使那些深隱起來的“偽忠誠”“兩面派”混進領導班子、禍害政法事業(yè);只有緊把嚴把政治標準,才能使選拔任用的干部政治上絕對可靠,才能確保政法工作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要堅持“首先從政治上看”,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強政治自覺和更嚴政治要求,把黨對政法隊伍絕對領導貫徹到選人用人的各方面、全過程,充分發(fā)揮黨委(黨組)領導和把關作用,在選什么人用什么人問題上保持十分清醒、方向十分明確、態(tài)度十分堅決。要通過完善遴選機制、做深做實考察、嚴格責任追究等著實舉措,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凈化選人用人風氣,確保選人用人權在陽光下運行,努力打造堪當重任的高素質政法隊伍。
突出政治標準,前提和基礎是把干部政治表現(xiàn)和政治能力考實察準。用人失察危害極大,如果把那些對黨中央大政方針態(tài)度曖昧甚至心懷不滿的人,那些心術不正、有政治野心的人,那些對黨陽奉陰違、與黨離心離德的人用起來,不但會偏倚用人導向、敗壞用人風氣,還會給黨的事業(yè)埋下“定時炸彈”。從近幾年一些落馬官員的案件來看,干部誤入歧途的主要原因,除了一些單位黨組織政治功能弱化、管黨治黨責任缺失、干部教育管理寬松軟外,就是對提拔對象在政治上考察失真、把關不準。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審舉,審舉在核真。”考察干部,是辨識干部德才、選準用好干部的基礎性工作,必須堅持“立體考察、透視甄別、切片化驗、會診辨析”,著力在“實”和“準”上下功夫。政治素質屬于人的內在品質,是思想深處的東西,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迷惑性和復雜性,個別干部貌似正人君子、實則骯臟卑鄙,言必對黨忠誠、行則背信棄義,必須“把眼睛擦得雪亮”,知事識人、準確識辨。要掌握一貫表現(xiàn)。“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才須待七年期。”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干部,善于把“聽其言”與“觀其行”結合起來,通過干部對原則問題的把握看其政治意識,對人民群眾的感情看其為民情懷,對進退去留的態(tài)度看其思想境界,對復雜問題的處理看其擔當作為,在綜合考察分析一貫表現(xiàn)和全部工作中,對干部的政治品質和政治能力作出準確評價。要突出關鍵時刻。“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要聚焦偉大斗爭一線生動實踐,觀察干部能不能“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優(yōu)先選拔那些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能扛硬活、能打硬仗的干部;而對那些重要關頭臨陣退縮、患得患失、偷奸耍滑的干部,要堅決“過濾”出局。要關注群眾意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堅持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近距離考察干部,讓群眾給其“畫像”“打分”,借助于群眾“慧眼”準確識辨考察對象的政治品質、思想境界、工作作風、自身要求等情況,確實把群眾公認的“好干部”遴選出來,把群眾嗤鼻的“差干部”擋在門外。
(作者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二級巡視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