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之所以為,惟上是視
《為政忠告》(節(jié)選)
張養(yǎng)浩
大抵下之所以為,惟上是視,在上者誠有重民之心,而天下不治者,古今無有也。
2019年7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下之所以為,惟上是視。’黨中央把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中央辦公廳專門下發(fā)通知,目的就是從領導機關特別是從中央和國家機關改起,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各部門要把自己擺進去,對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進行一次排查起底,主動認賬,立行立改,注重從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和領導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切實把基層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下之所以為,惟上是視”,出自元代張養(yǎng)浩的《為政忠告》,表達的是領導人的好惡影響人民群眾和干部的作風。在行政管理和國家治理過程中,管理層或領導人的好惡往往塑造社會風氣,這種現(xiàn)象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比如,如果領導人特別喜歡踏實能干的人,喜歡實干興邦的人,就會有很多人自覺走到基層、走進人民,實實在在為社會造福,推動社會進步。反之,如果領導人喜歡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就不會有人踏踏實實地走進人民,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財富。
不單是中國,在全世界的社會治理中,掌握權力的決策者或管理者,往往影響社會發(fā)展的動向。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個從事管理的人,尤其是在關鍵崗位上的人的好惡十分重要。投其所好是人類社會治理過程中的普遍現(xiàn)象。比如,一個領導干部喜歡某種茶,就會有很多人來送茶。投其所好的過程很容易滋生腐敗。領導干部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好惡和言行,以身作則,肯定和重用那些扎扎實實工作的人。久而久之,公務員隊伍就會形成求真務實、走向實踐、真抓實干、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
領導干部的好惡,不能僅從個人角度出發(fā),而是要看營造什么樣的風氣。有了這樣的覺悟以后,管理者要大力支持踏實、實干的同志,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懂得了“下之所以為,惟上是視”以后,處于關鍵崗位的人,一定要為整個社會發(fā)展和公務員隊伍樹立風清氣正、真抓實干、切實為民、敢于擔當、敢于拼搏、敢于斗爭的良好風氣。在這種良好風氣的帶動下,我們一定能更好地推動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更好地保障人民福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