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公園40講】長城文化是大漠孤煙、鑿空中西的文化(第二講)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國家文化公園40講】長城文化是大漠孤煙、鑿空中西的文化(第二講)

《國家文化公園40講》隆重開講,通過對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五大國家文化公園蘊含的文化基因的深刻剖析,帶您走進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縱橫九萬里的遼闊疆域,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之源,感受一個個天然博物館的神奇和一個個生態(tài)畫廊藝術(shù)魅力,領(lǐng)略遠古的珍藏,文化的殿堂,體悟愛與善同在,美與生共存。

微信圖片_20220906101541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歷經(jīng)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中華民族也將一如既往大步向前,邁入新時代。

公元前 139 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從大漢帝都長安出發(fā),由匈奴人堂邑父擔任向?qū)?,率領(lǐng) 100 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之后,由于張騫隨衛(wèi)青出征立功,“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被武帝封為“博望侯”。

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張騫先后兩次出使西域,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以至通往歐洲的陸路交通,從此中國人通過這條通道向西域和中亞等國出售絲綢、茶葉、漆器和其他產(chǎn)品,同時從歐洲、西亞和中亞引進寶石、玻璃器等產(chǎn)品。張騫被譽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 張騫于長安出發(fā),經(jīng)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脫。西行至大宛,經(jīng)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為匈奴所俘,又被拘留一年多。公元前 126 年,匈奴內(nèi)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后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于諸國。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lián)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zhàn)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后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從公元前 139 年出發(fā),至公元前 126 年歸漢,共歷 13 年。張騫出使時帶 100 多人,歷經(jīng) 13 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還有他的匈奴妻子三個人回來。這次出使,雖然沒有達到原來的目的,但對于西域的地理、物產(chǎn)、風俗習(xí)慣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為漢朝開辟通往中亞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張騫回來以后,向武帝報告了西域的情況。這就是《漢書·西域傳》資料的最初來源。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于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后,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范圍。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guān),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后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lián)系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的交流。由于中國歷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稱邊疆少數(shù)民族為“夷”,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漢軍在鄯善、車師等地屯田時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術(shù),習(xí)稱“坎兒井”,在當?shù)刂饾u推廣。此外,大宛的汗血馬在漢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那時大宛以西到安息國都不產(chǎn)絲,也不懂得鑄鐵器,后來漢的使臣和散兵把這些技術(shù)傳了過去。中國蠶絲和冶鐵術(shù)的西進,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貢獻很大。

張騫從長安出發(fā)的時候,整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還相互隔絕,就在張騫到達中亞各國 1100 多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雙腳,才踏上中國的土地;而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開往東方的船隊,在張騫出使西域 1300 多年之后,才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揚帆啟程。漢武帝開通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征討匈奴,開拓大漢疆域。但戰(zhàn)爭結(jié)束了,被張騫帶到西方的中國絲綢,卻源源不斷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寶黃金,也沿著這條閃爍著絲綢光芒的道路,涌進西漢首都長安。絲綢之路,一條由開拓者張騫走在最前面的萬里通途,把古老中國和遙遠的西方世界連在了一起。

《敦煌壁畫》郵票“出使西域”送別的場景,選自敦煌莫高窟 323 窟北壁右半部壁畫,此畫分為三個部分,即“漢武帝甘泉宮拜祭金人”“漢武帝送別張騫”“張騫到大夏國”。

敦煌莫高窟 323 窟北壁右半部壁畫中,右上角的第一幅畫面,一座掛著“甘泉宮”匾額的宮殿內(nèi),立著兩尊佛像,一位帝王正帶著群臣禮拜。帝王下方的榜題上寫著:“漢武帝將其部眾討匈奴,并獲得二金長丈余,列之于甘泉宮。帝為大神,常行拜謁時。”下方的第二幅畫面是故事的主體,畫面上的漢武帝騎馬和身后一批著僧裝的隨從,以佛教雙手合十的禮節(jié)相送,而馬前是跪持竹笏向漢武帝辭行的張騫。他們之間的榜題寫:“前漢中宗既獲金人莫知名號,乃使博望侯張騫往西域大夏國問名號時。”左上角的第三幅畫面,一位使者帶著兩位持旌節(jié)的侍從經(jīng)行山間,向一座城池進發(fā)。城內(nèi)中心為一座佛塔,城門口站著兩名僧人,這個畫面表現(xiàn)了張騫最后到了大夏國,見到了佛塔,知道了金人實際上是佛像。

敦煌莫高窟 323 窟北壁右半部壁畫郵票出過兩次。第一次是 1992 年 9月 15 日發(fā)行的《敦煌壁畫》郵票第四組第 4 枚畫面上“唐·出使西域”圖的局部。第二次是 2012 年 8 月 1 日發(fā)行的《絲綢之路》郵票上的小型畫面上,不同的是這次發(fā)的《唐·出使西域》全圖。

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命班超出使西域,給西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并從西域帶回了當?shù)氐耐撂禺a(chǎn)。不僅使東西得以交流,而且促進了民族的團結(jié)。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但內(nèi)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伶俐、博覽群書,不甘于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 31 年的時間里,收復(fù)了西域 50 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故事。王昭君,名嬙,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 54 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于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天子,并向漢元帝自請為婿。元帝遂選宮女賜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后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公元前 54 年,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王昭君天生麗質(zhì),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峨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根據(jù)民間傳說和記載,王昭君被選入宮以后,由于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故意將昭君畫丑,因此沒有被選入漢元帝的后宮之中。

公元前 33 年,元帝以宮人王嬙賜呼韓邪單于為閼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韓邪死,從成帝敕令,復(fù)為后單于閼氏。元帝時,漢強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實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體表現(xiàn)。杜甫《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609 年,隋煬帝率領(lǐng)著千軍萬馬后宮嬪妃等浩浩蕩蕩地出了洛陽城直奔河西走廊,沿渭水西行,過扶風,越隴山,到天水郡……一路西行,6 個月后到達甘肅山丹縣附近的焉支山下,舉辦了著名的萬國博覽會。這次博覽會共有高昌、伊吾、鄯善等 27 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使者來參加,在這個集會中各國使節(jié)爭相進獻禮物,隋朝的國威因為這次博覽會而名揚西域。司馬光《資治通鑒》云:“隋氏之盛,極于此也。”

第二講0826.mp3

責任編輯:翟婧校對: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