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要大力加強北京歷史文化活化利用,提煉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通過推進保護建設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讓文物古建活起來,讓文化精華傳下去,進一步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
如何擦亮這張“金名片”?我們要在中華文明長河中定位北京。經(jīng)過幾代學者接續(xù)努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梢哉f,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那么,就北京而言,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北京作為首都,尊重史情、有理有據(jù)。
從地理上看,何謂北京?北枕燕山、西靠太行、東南面向華北平原。今天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準確地反映了我們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具有多元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與歷史文化屬性。在人文領域內(nèi),既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也有國家級、市級與區(qū)級等各級文保單位幾百處。在文化種類上,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既有皇家文化、宗教文化、城市文化、鄉(xiāng)村文化、民間文化,還有紅色文化。
再看長城文化帶。“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蘊含著中國文化的屬性,并且已經(jīng)是我們的重要文化標識。從歷史來看,我們的萬里長城一方面見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堅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勇氣;另一方面還代表了幾千年農(nóng)牧文化交融、交匯,進而形成的包容、頑強的民族性格。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guī)劃綱要》。這個規(guī)劃綱要清晰勾勒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路線圖、任務書和時間表,為大運河沿線發(fā)展謀篇布局,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北京市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北京已經(jīng)建立起“1+2”規(guī)劃體系,印發(fā)《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guī)劃》,實施《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guī)劃》。
當前,北京要通過構建大運河文化帶發(fā)展格局、抓好文化遺產(chǎn)保護、開展沿線環(huán)境整治、推進河道水系治理、梳理運河歷史文脈、推進文化項目建設、提升旅游休閑功能、促進跨域交流合作、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等方面,為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定調(diào)。
二、回顧北京歷史與發(fā)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大禹我們都知道,他被尊為“績奠九州垂萬世,統(tǒng)承二帝首三王”。大禹在治水的同時,還將天下劃分為九州?!渡袝?middot;禹貢》記載,“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內(nèi)底鑄有一篇一百多字的銘文,其中出現(xiàn)“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團結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們追求的是天下一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我們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統(tǒng)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生動形象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內(nèi)涵和時代精神。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參加第70屆聯(lián)大一般性辯論時指出:“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1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以視頻方式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時,提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無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都是為人類尋求更大的和平發(fā)展空間,這是何等的胸懷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