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
魏琳
在吉林省長春市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原址,一汽解放總裝車間里,陳列著一臺解放牌載重汽車,它是新中國第一輛汽車,是我國汽車工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見證。
新中國成立初期,發(fā)展工業(yè)成為我國的重要任務。汽車工業(yè)作為國民經(jīng)濟建設的有力支撐,備受重視,“一五”計劃中建設一座綜合性汽車制造廠被列為首批重點工業(yè)項目。經(jīng)過一系列緊張的籌備與考察,汽車制造廠的選址最終定在長春市郊孟家屯西北側。按照毛澤東主席簽發(fā)的《中共中央關于力爭三年建設長春汽車廠的指示》,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典禮在長春隆重舉行,鐫刻著毛澤東主席題詞“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的漢白玉基石被安置在場地中央,開啟了新中國發(fā)展汽車工業(yè)的第一步。

那時,新中國百廢待興,人才和資源稀缺,中組部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大批干部齊聚一汽,同時在中央有關部門的統(tǒng)籌安排下,國家計委、鐵道部、郵電部、外交部和解放軍等均優(yōu)先安排支援一汽建設事項。在土建高峰期,每天都有兩三百個車皮,滿載著各種規(guī)格、型號的材料、設備,從各個省市和廠礦源源不斷地送往一汽繁忙的工地。作為一汽所在地,長春市對其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長春市第一屆黨代會確定了“主動積極、盡先辦理、只許辦好、不許辦壞”的方針,1954年市政建設費用84%用于一汽建設。
在全國的大力支援下,僅用了3年時間,就修建完成建筑面積702480平方米的各種廠房,鋪設管道86290米,電纜47178米,安裝設備7552臺,制造工裝2萬多套,一個年產3萬輛的現(xiàn)代化汽車廠拔地而起。一汽人不僅掌握了汽車制造的基礎知識,還學會了土建施工、機械加工、汽車駕駛等多種技術,為汽車廠的建成投產奠定了基礎。
“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個國產汽車真就出了廠。”1956年7月13日,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新中國生產的第一批載重汽車從總裝配線上開出,自此結束了新中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7月14日,長春市處處紅旗招展、鑼鼓喧天,12輛嶄新的汽車從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浩浩蕩蕩駛向市區(qū),成千上萬人涌上街頭,只為看一眼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自己生產的汽車。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其命名為“解放”,它不僅寓意著思想的解放,生產力的解放,也表達著我們將不再被別人在技術上“卡脖子”的自由。
如今,承載著幾代人回憶的解放牌汽車作為中國民族汽車品牌的中流砥柱,依然馳騁在祖國的城市鄉(xiāng)村,同時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進步,為中國的工業(yè)建設、農業(yè)建設和國防建設作著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