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法律,應該刻在哪里?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給出的答案是:“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nèi)心里”。在12月4日第八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共同舉辦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報告會”暨2021年全國“憲法宣傳周”啟動儀式,明確“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主題,正是把最重要的法律銘刻到公民內(nèi)心里的重要舉措。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憲法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nèi)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加強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是實施憲法的重要基礎”。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內(nèi)心的擁護;憲法的價值,在于人民真誠的信仰。在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加大全民普法的力度,讓憲法成為每一個公民切身感知的、溫暖的、真實的存在,營造全民尊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的良好氛圍,是弘揚憲法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
弘揚憲法精神,既要“下基層”也要“上云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群眾在哪里,普法宣傳就要跟進到哪里。面向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要組織開展好憲法進農(nóng)村、憲法進社區(qū)、憲法進校園、憲法進機關、憲法進企業(yè)、憲法進軍營、憲法進網(wǎng)絡等活動,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接地氣的案例,把“普法宣講隊”拉到群眾家門口,把“普法大篷車”開進田間地頭,讓憲法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要順應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的大趨勢,面向超10億的龐大網(wǎng)友群體,推動普法工作“上云端”,以指尖上的“云平臺”打通人民群眾學法的通道,以短視頻、微動畫等方式提升憲法的“可視性”,通過線上線下聯(lián)動,推動憲法精神深入人心。
弘揚憲法精神,既要“廣普法”也要“嚴執(zhí)法”。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弘揚憲法精神,“廣普法”是基礎,“嚴執(zhí)法”是關鍵。要在向下輸送憲法知識的同時,向上收集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主動聽民聲、察民意,系統(tǒng)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損害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的違法行為,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所有組織和個人都在憲法法律范圍內(nèi)活動,切實把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權利維護好。要加大執(zhí)法典型案例的剖析解讀、宣傳教育,善于用“身邊案”教育引導“身邊人”,真正把墻面上、書本里的法律條款轉(zhuǎn)化為人民群眾可感知、可受益的武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
弘揚憲法精神,既要“銘于心”也要“踐于行”。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于公民而言,充分相信憲法、主動運用憲法,自覺成為憲法的堅定捍衛(wèi)者,方能凝聚起維護憲法權威的強大人民力量。“徒法不足以自行”,廣大黨員干部要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帶頭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堅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為人民群眾做好弘揚憲法精神的表率。要引導和幫助廣大人民群眾培養(yǎng)法治思維,積極用法律維護和爭取自己享有的公民權利,敢于與違法行為作斗爭,堅定信心,凝聚合力,讓法律成為保障公民權利的最有力武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把握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重要時間節(jié)點,一個節(jié)點一個節(jié)點抓,由點及面、由淺入深、自下而上,加大憲法精神的宣傳力度,不斷把憲法精神銘刻到公民的內(nèi)心里,讓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必將為奮進新征程匯聚起強大法治力量。(來源:宣講家網(wǎng))
作者單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紀委監(jiān)委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