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改變中國和極大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統(tǒng)一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深刻改變中國和極大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 B27; D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29-1445(2021)11-0017-06

中國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問題,是蘊含在百年黨史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這一重要論斷高度概括了中國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

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

馬克思主義是改變世界的理論。1845年,馬克思在筆記本上寫下了11條供自己進一步研究使用的提綱,最后一條是:“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恩格斯稱這個提綱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梢姡R克思創(chuàng)立自己的理論,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馬克思在探求德國的解放之路時發(fā)現了無產階級,他在1843年指出:“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幾年后,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鍛造出唯物史觀這個精神武器時,他們明確指出:“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 共產主義者將如何改變現存世界?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公開宣布:“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中國的先進分子拿起馬克思主義這個精神武器,就是為了改變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chuàng)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fā)出強大精神力量。”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時起,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撓的斗爭,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直到十月革命后才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武器。1949年新中國誕生前夕,毛澤東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28年來的歷史,比較中國人和俄國人尋找革命理論的經過,追溯中華民族百年來尋求真理的歷程,指出:“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這時,也只是在這時,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馬克思主義使中國人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中國的歷史進程。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時講了三個“深刻改變”: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2018年,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時,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結合起來”實現三次“偉大飛躍”高度概括了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了中國”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中華民族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奇跡。”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深刻改變中國,是因為它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所掌握,成功地指導了億萬人民的實踐。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fā)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fā)生了聯系,是因為它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毛澤東強調:“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

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這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奇觀,彰顯了科學真理的偉大力量。理論和實踐之間,是在實踐歸根到底起決定作用的基礎上相互作用的。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指出,實踐“一般地表現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理論“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我們承認總的歷史發(fā)展中是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但是同時又承認而且必須承認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這不是違反唯物論,正是避免了機械唯物論,堅持了辯證唯物論。”在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時,毛澤東指出:“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闡述了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強調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指出:“理論對規(guī)律的揭示越深刻,對社會發(fā)展和變革的引領作用就越顯著。”在論述新發(fā)展理念時,反復強調理念引領實踐的決定作用,指出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fā)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fā)展理念來引領的,“發(fā)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fā)展成效乃至成敗”。這是毛澤東提出的在一定條件之下理論對實踐起決定性作用的思想在新時代的堅持和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萬里長河之泉源”。我們學習黨史,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堅定不移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中國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因而是隨著實踐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它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并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后繼者,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fā)展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100年來,我們黨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中國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體現了人類認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真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實踐和認識的矛盾,是貫穿人類全部活動的基本矛盾。實踐和認識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是認識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系統(tǒng)論述了認識對于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闡明了基于實踐的由淺入深的人類認識發(fā)展過程,揭示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的人類認識發(fā)展基本規(guī)律。通過實踐而發(fā)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是真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人對于在中國實踐中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期就明確提出:“要分清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和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指出:“有活的馬克思主義,有死的馬克思主義”,我們所要的“是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死的馬克思主義”。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闡述了中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產生自己新理論的實踐基礎,毛澤東指出:“馬克思沒有做過中國這樣大的革命,我們的實踐超過了馬克思。實踐當中是要出道理的。這種革命的實踐,反映在意識形態(tài)上,這就是理論。”后來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又指出,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家,都要創(chuàng)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并深入闡述要“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并沒有窮盡真理,而是不斷為尋求真理和發(fā)展真理開辟道路。我們要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時代變化和我國發(fā)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我們要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fā)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聆聽時代聲音,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xù)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中國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具有極其深厚的實踐基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規(guī)律。宣告馬克思主義問世的《共產黨宣言》,是作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綱領發(fā)表的,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從問世之日起,就同以它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的實踐結合在一起。馬克思主義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基本途徑或基本方式是,作為工人階級政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回到黨領導下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去,在指導實踐發(fā)展的同時接受實踐檢驗并不斷發(fā)展。這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規(guī)律。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東方大國。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在長達100年的時間里,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億萬人民的社會實踐相結合,以天翻地覆的磅礴之勢改變世界,這是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空前的大事件。從歷史上看,1847年成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只存在了5年;1864年成立的國際工人協會于1876年宣告解散,存在了12年;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馬克思主義“影響主要限于歐洲”;列寧締造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是從1903年開始的”,到1991年蘇聯共產黨中央自行解散,共88年。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17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共產黨100年來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中國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是由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決定的,是中國共產黨人自覺遵循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必然結果。

中國豐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成果,體現在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中國實踐中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在中國實踐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是在同各國實踐的結合中豐富、發(fā)展的。各國實踐都有其特殊性,因而其理論并不都是具有普遍性的真理。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反對照搬別國經驗,同時認為對中國的經驗也不能“把它搬給別國”。但是,中國實踐同一切事物一樣,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所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也必然包含著超出一國范圍的普遍性真理,它們?yōu)轳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增添了新的內容,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例如,中國共產黨人確立的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就是一條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毛澤東曾經指出:“這個口號寫進了一九五七年莫斯科宣言,那里面說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要與各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鄧小平說得更明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句話本身就是普遍真理。” 又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思想,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和整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fā)形成的理論成果,其表達方式也同中國文化融合在一起,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但是其思想內容已經超越了中國的特殊國情,上升到了世界觀、歷史觀、方法論的高度,它們是以中國化的形式表達出來的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產生的理論結晶,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tǒng)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具有實踐性、時代性、創(chuàng)造性的鮮明品格,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

把“改變中國”和“豐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

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要把用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和用中國實踐豐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

中國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問題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其一,是中國實踐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這是一種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其二,是作為實踐和認識主體的中國共產黨人、中國人民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這是科學理論和實踐——認識的主體之間的關系。其三,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關系,這是作為完整體系的馬克思主義在其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關系。其中最基本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實踐的關系。

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問題是人類認識、實踐活動中的重大問題。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對人類認識發(fā)展基本過程和基本規(guī)律的闡述,同時也是對理論和實踐關系問題的回答。理論和實踐之間是實踐決定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關系,是實踐決定理論的基礎上雙向作用、互為因果的關系。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國實踐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關系,必須全面把握兩個方面。

一方面,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中國問題,指導中國實踐,反對一切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錯誤思想和指導思想多元化的錯誤觀點。

另一方面,要堅持用中國實踐豐富馬克思主義。必須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馬克思主義,以中國實踐為基礎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看作僵死不變的教條。毛澤東指出:“我們要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把中國實際馬克思主義化,也就是總結中國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豐富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理論研究要“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在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兩方面都是我們黨能完成各種重大歷史任務的根本原因。“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和“中國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統(tǒng)一的實踐——認識過程中的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是互為因果的。只有在深刻改變中國的實踐中,才能極大豐富馬克思主義;只有極大豐富了的馬克思主義,才能成功地指導中國實踐,深刻改變中國。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我們黨確立并一貫堅持的基本原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可以加深我們對這一原則豐富內涵的理解。堅持“結合”原則,不僅要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和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結合起來,反對一切離開馬克思主義指導或脫離中國實際的錯誤思想;還要把用馬克思主義改變中國和用中國實踐豐富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使我們的理論和實踐在相互作用、良性互動中一起向前發(fā)展,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時,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2、4、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澤東文集(第二、三、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07-02.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6]習近平.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J].求是,2021,(2).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

[8]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田心銘,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梓辰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