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常香玉: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

“誰說女子不如男!”聽到這句著名的豫劇唱詞,人們大多會想起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她集豫劇之大成,開創(chuàng)了深受廣大群眾喜歡的常派藝術;她德藝雙馨,靠義演給抗美援朝志愿軍捐飛機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藝術家”。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1923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鞏義縣南河渡鎮(zhèn)董溝村一個貧寒家庭。為了不當童養(yǎng)媳,她9歲起隨父親學習豫西曲調,練就了“吐字重而不死,輕而不飄”的絕功。

憑著刻苦練就的一副“金嗓子”,常香玉10歲就登臺演出,13歲時得到“文武全才之伶童”的美譽,開始在梨園嶄露頭角。然而在各種舊勢力的壓迫和欺侮下,常香玉的生活并不安定,戲場多次被地痞惡霸搗亂,戲臺也多次被軍閥用手榴彈炸毀。為了活下去,她不得不四處漂泊演出。

1948年,常香玉在陜西西安創(chuàng)辦香玉劇校(后改為香玉劇社),培養(yǎng)豫劇人才。新中國成立后,有一次劇社在甘肅酒泉演出,常香玉看到解放軍戰(zhàn)士看戲不光自覺買票,紀律嚴整,散場后還主動幫劇社搬道具、提戲箱。這給從舊社會走來的常香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打響保家衛(wèi)國之戰(zhàn)。為支援抗美援朝戰(zhàn)爭,常香玉決定進行巡回義演,為志愿軍捐獻一架飛機。當時,一架飛機需要十幾億元(舊幣),對常香玉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她賣掉劇社的運輸卡車,取下金戒指,拿出多年積蓄,作為捐獻義演的基金,還把3個孩子送進了托兒所。1951年,常香玉帶領香玉劇社的演職人員輾轉華中、華南、西北等地演出180余場次,半年時間里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行程逾萬里。觀眾被常香玉的愛國熱情所感動,掀起了愛國捐獻的熱潮。最終,義演籌集到15.2億余元。常香玉把錢交給當時的“抗美援朝總會”,并委托他們代買一架戰(zhàn)斗機,獻給浴血奮戰(zhàn)的志愿軍將士們。

1953年春天,經上級批準,常香玉率領香玉劇社奔赴朝鮮戰(zhàn)場,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戰(zhàn)地慰問演出。她后來回憶說:“當時的條件特別艱苦,我跟志愿軍將士們吃住在一塊,朝夕相處,一起出生入死,耳聞目睹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1959年,常香玉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牢記“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直堅持“三三三制”演出:三個月在農村,三個月在工礦,三個月在部隊,為最基層的觀眾巡回演出。為了讓戲“順民心,反映時代”,她和丈夫陳憲章一起動手,在改造傳統(tǒng)題材的同時,積極創(chuàng)作演出現代戲。常香玉先后在《花木蘭》《白蛇傳》《拷紅》《朝陽溝》《李雙雙》等劇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感人的藝術形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中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戲比天大”,這是常香玉一生的座右銘。2004年6月1日,從藝70多載的常香玉永遠地離開了她熱愛的梨園藝壇。2004年7月,國務院追授她“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據新華網、人民網等資料整理)

責任編輯:王梓辰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