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翩然而至,祖國又添新歲。
今天,從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濱,從長安街畔到巷陌鄉(xiāng)野,風展紅旗如畫。片片中國紅里,充盈著“祖國在我心中”的愛國底色,見證著億萬國人心中洋溢的愛國情愫。
節(jié)慶,是自然時序的概念,也承載著獨特的人文意義。國慶,因國而來,為國而慶,因而具有更加濃重豐厚的精神意涵。我們在慶祝的同時,更應當將其作為一個重審國與民、國與家關系的日子——
我們是一個擁有家國情懷文化基因的民族,卻也經(jīng)歷過“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的不堪歲月。今天,“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愿在種花家”成為無數(shù)人的心聲,“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成為最響亮的宣言。
歷史對比讓人深思,到底是什么改變,讓中國人的家國觀空前強化、精氣神煥然一新?
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讓一度看不到光的中國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人人平等,相親相愛,有如兄弟。”從古以來,這片土地上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跟普羅大眾一起奮斗、一起犧牲、一起創(chuàng)造。自打有了與自己同甘共苦的主心骨,飽受壓迫和被剝削的中國人就被真正組織了起來,精神上也漸漸由被動轉為主動,重新凝聚起了改天換地的偉力。
是新中國的成立,讓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億萬中國人因為自己的家園添磚加瓦而意氣風發(fā)。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王侯將相更迭流轉,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新中國通過深刻的社會革命,改變了政權性質,建成了平等社會。這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中是石破天驚的大事,“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國”成為現(xiàn)實。
是七十余年滄海桑田的變化,讓一代代中國人從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家庭個體命運改變中,見證了這個國家的“為民”底色,建立了對黨和政府的高度信賴。
特別是近些年,我們親歷大時代,遭遇大事變,抗擊新冠疫情,舉國上下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醫(yī)無私,兵無畏,民齊心,換來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面對洪水滔滔,黨員干部和災區(qū)群眾肩并肩、手牽手、心連心,筑起一道道鋼鐵長堤,交出一張張魚水情深的答卷;
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數(shù)百萬村干部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讓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角落都煥發(fā)出生機、積蓄著力量、充滿了希望……
無數(shù)化險為夷、化危為機的震撼故事,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有一桿秤的。在時間的長河中,海晏河清時,總有一抹中國紅靜靜守護;驚濤拍岸時,總有一抹中國紅把舵導航。生活在這方熱土上的人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祖國就像母親,平日里默默付出,危難時挺身而出,“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
戰(zhàn)風斗雨的過程,也是夯實信任的過程。誠如社會學家所說,“信任是一種簡化復雜性的機制,也是對沖風險的途徑。”在各種信任關系中,民眾對公權力的信任尤為重要,政府可以將此轉化為治國施政的感召度和號召力,進而顯著降低社會運行成本,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成事。
“相信黨,相信國家”,這樣的國民心態(tài)恐怕是西方人士所無法理解的,而這個“中國特色”已經(jīng)成為“中國優(yōu)勢”,未來還將繼續(xù)成就“中國奇跡”。
家國情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永遠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國家飛速發(fā)展深刻改變著中國人的精神面貌,而人心向背又成為決定發(fā)展大業(yè)從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的關鍵。在新中國72周年華誕,重溫這個辯證關系,夯實我們的信仰,凝聚我們的力量,或許更能抵達國慶節(jié)的精神實質。
在紅色基因連接著的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之中,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已經(jīng)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一群意氣風發(fā)的中國人,已經(jīng)自信行走于世界的各個角落。永遠為這抹中國紅澎湃奮進,有信念、有信任、有信心,我們念茲在茲的復興夢想一定會加速實現(xià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