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北京秋高氣爽
人們掀起了新一輪前往香山“打卡”的熱情
香山之于北京、之于海淀
早已不是一個地標或者景點
而是紅色革命精神的象征
如今
當中國共產(chǎn)黨迎來百年華誕之際
昔日老“網(wǎng)紅”煥發(fā)出新時代的光彩
引導我們前去“追星”
我們追的
是這顆照耀中國的紅星
風雨滄桑:來時路是最好的教科書
雙清別墅內(nèi),綠蔭如蓋、碧波輕漾。據(jù)說當年毛澤東同志來到這個院子,看到此情此景時說:“這個院子不錯呀。比我們在西柏坡的院子還大、還漂亮。”于是這里就成為了中共中央進京后的第一個落腳點。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進駐北京香山,這里成為黨中央所在地。在這里,毛澤東、朱德同志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吹響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角,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向全國各地勝利大進軍,徹底結(jié)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tǒng)治。在這里,毛澤東同志發(fā)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理論基礎(chǔ)和政策基礎(chǔ)。在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共同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制定通過了起到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lǐng)》,確定了新中國的國體和政體,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繪了建立建設(shè)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思想火炬:將“趕考精神”進行到底
2019年9月,香山革命紀念館落成開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專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瞻仰雙清別墅、來青軒等革命舊址,參觀香山革命紀念館,觀看《為新中國奠基》主題展覽,回顧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中國人民奪取全國勝利和黨中央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歷史,緬懷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截至7月,香山革命紀念館已經(jīng)累計接待觀眾近70萬人次;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已有14萬余觀眾到館參觀學習。這些參觀者中,不乏帶著孩子的老人,也有舉著手機開直播的年輕人,他們來到這里,在毛澤東同志閱讀南京解放報道的照片前駐足、在當年從西柏坡進京的同款吉普車前留影、在“勞動大學”的證章前聽講解……讓記憶乘坐著時光機在歷史的長河中穿越,細細品味著“趕考精神”,在重溫黨的百年輝煌歷史、感受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的同時,也擦亮了心中那顆閃閃的紅星。
紅色基因:做好新時代的答卷
如今,香山腳下,北京地鐵西郊線穿越于城市與西山。從桃花節(jié)到紅葉節(jié),讓游客享受交通的便捷,勾勒出百年中國的追夢軌跡。
作為地區(qū)建設(shè)者、偉大變遷的見證者。香山地區(qū)的干部和居民們也在以“新時代趕考精神”為引領(lǐng),做好每一件實事,努力守護好家門口的紅色風景。志愿者們在修葺一新的買賣街、煤廠街堅守崗位,孩子們在美如畫的口袋公園開心嬉戲,老人坐在自家潔凈的庭院前悠閑地下棋,家門口一刻鐘商圈的商品應有盡有。香山地區(qū)呈現(xiàn)出了一番春和景明的新面貌。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時代的接班人有新的擔當。我們在革命圣地中學黨史、悟思想,更重要的是辦實事,開新局。作為新時代的趕考人,海淀人定會以永不懈怠的趕考精神,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征途漫漫
惟有奮斗
百年來
海淀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
一步一個腳印
一代接著一代人
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xù)奮斗
《紅耀海淀譜新篇》專題片
從9月26日—9月30日
在海淀有線電視《海淀新聞》欄目后播出,
每日一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