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陜西榆林考察時,參觀了位于米脂縣城東南的楊家溝革命舊址并強調(diào),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賡續(xù)紅色血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用好紅色資源作出重要指示,凸顯了紅色資源和紅色文物的價值所在。事實上,紅色文物記錄著紅色歷史,訴說著紅色故事,傳承著紅色精神,是我們透物見史、感悟精神、啟迪智慧的重要載體。通過一件件紅色文物,我們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黨的百年輝煌歷史,感悟其中所蘊含的“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真理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和智慧。理想的未來是光明的,可以給人以奮斗目標和方向。在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里,一架孫中山、李大釗先后用過的黑色老式英文打字機,見證了風雨如晦的年代里,革命先驅(qū)們救國救民的偉大夙愿和如火如荼的革命事業(yè),向人們講述著于黑暗中尋求光明、在覺醒中奮起反抗的動人故事;“我們的黨就像燈塔,給黑暗中的人民指引了方向,照亮了中國革命前進的道路,為中國帶來了新生”,位于浙江寧波的馮定紀念館里,陳列著1948年出版的馮定著作《平凡的真理》,書中以“燈塔之喻”盛贊以真理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至今讀來依然讓人慷慨激昂、人心振奮……紅色文物發(fā)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思想之光,時刻提醒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立下鴻鵠之志,真正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作為畢生追求,自覺補足精神之“鈣”,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性、純潔性。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光榮的初心和偉大的使命,需要用實干來用心詮釋。安徽的渡江戰(zhàn)役總前委舊址里,鄧小平同志臥室辦公桌上的一盞馬燈,見證了他在近30個不眠之夜里的辛勤操勞、伏案工作,以及為爭取全國解放而“運籌帷幄”的智慧、“決勝千里”的氣魄,至今仍向人們訴說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初心和使命殫精竭慮、擔當作為的勵志故事;在黑龍江大慶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中,陳列著一輛王進喜同志騎過的摩托車,它載著這位“鐵人大隊長”跑遍了百里油田的每個角落,見證著他求真務(wù)實、苦干實干的工作作風,以及“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錚錚誓言……紅色文物發(fā)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使命之光,時刻提醒我們要甘于履職奉獻、勤于吃苦奮斗,在自己平凡而光榮的崗位上,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走好第二個一百年趕考之路。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生命雖無比可貴,但革命者為了正義不惜流血犧牲。位于四川巴中的川陜蘇區(qū)將帥碑林紀念館里,一顆在王定烈將軍身體中留了十六年之久的子彈頭,雖僅有八克且早已銹跡斑斑,但卻與王定烈將軍親筆寫下的文物介紹《難忘的子彈》,共同向人們訴說著自1937年“祁連山上中彈于腰間”,到1953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jié)束”,英雄將軍無懼犧牲、英勇戰(zhàn)斗的光輝事跡;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里,一個繡著“保家衛(wèi)國”字樣的枕套格外引人注目,這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3軍參謀長饒惠譚奔赴朝鮮前,他的愛人特意為其放入行囊中的一對枕套之一,“抗美援朝”枕套在饒惠譚犧牲后隨其入殮,“保家衛(wèi)國”枕套則繼續(xù)向人們講述著英勇無比的革命烈士,將親情與牽掛記于心中,為保家衛(wèi)國英勇犧牲的壯舉……紅色文物發(fā)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斗爭之光,時刻提醒我們要不怕艱難險阻、無懼個人犧牲,保持好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斗爭精神,增強直面困難的決心、信心和恒心,直面和戰(zhàn)勝前進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zhàn)。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平凡之中傳承與堅守,最能體現(xiàn)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江西茨坪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里,陳列著被毛澤東同志譽為“無產(chǎn)階級的鋼鐵戰(zhàn)士”的張子清烈士,生前曾經(jīng)使用過的一只小皮箱,在他28歲犧牲后,這只小皮箱先后被其女兒、外孫女使用多年,見證著一家三代青年尋夢追夢的奮斗歷程、赤膽忠肝的紅色基因、勤儉樸素的淳厚家風;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紀念館里,珍藏著的“鎮(zhèn)館之寶”是一輛木制獨輪小推車,這種農(nóng)民使用的最普通的勞動生產(chǎn)工具,卻在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場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最終“推出了勝利”“推出了新中國”,至今仍然講述著軍民魚水深情、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動人故事……紅色文物發(fā)出“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忠誠之光,時刻提醒我們要保持赤誠之心和為民之心,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將“旗幟鮮明講政治”和“一心一意為人民”具體化,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