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陳列著一張長征路上唯一的大學教授成仿吾的中國共產黨黨證。
這是1934年4月10日成仿吾在瑞金領到的黨證。黨證長10.2厘米、寬6.6厘米,豎開本,黑色鉛字印刷。封面上方扇形排列著“全世界無產階級聯(lián)合起來”,封面中央端端正正地印著“中國共產黨黨證”7個繁體大字,上面蓋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印章,編號為第000608號。翻開黨證,上面詳細地填寫著成仿吾的姓名、籍貫、年齡、職業(yè)、社會出身、入黨年月。黨費登記表逐頁記錄著1934年4月至1935年12月間成仿吾逐月交納黨費的情況。這是成仿吾在長征期間自覺履行一名普通黨員義務的真實記錄。
成仿吾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1897年出生在湖南省新化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早年留學日本,在“五四”精神感召下,他于1921年回國,毅然拋棄“科學救國”的觀點,走上文藝革新的道路,與郭沫若等創(chuàng)辦了“創(chuàng)造社”,用文學作品喚起民眾、教育青年。1926年3月,成仿吾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任教于廣東大學,同時兼任黃埔軍校兵器處代處長,接觸了毛澤東、周恩來、惲代英、劉少奇等許多共產黨人,以及魯迅等革命文化人士。大革命失敗后,成仿吾經(jīng)上海、日本,到歐洲繼續(xù)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1928年9月,成仿吾在巴黎加入中國共產黨,主編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機關刊物《赤光》,從此開始了他的職業(yè)革命生涯。
1931年9月,成仿吾回國,并于11月初到達鄂豫皖根據(jù)地,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及省蘇維埃文化委員會主席、教育委員會主任,后又兼任紅安中心縣委書記。1934年1月,成仿吾到瑞金參加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會后,成仿吾留在中央宣傳部和中央黨校工作。1934年10月,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決定進行戰(zhàn)略轉移。當時,久患瘧疾初愈的成仿吾不顧身體虛弱、毫不猶豫地向組織提出跟隨中央一起長征,他說:“我走,我跟部隊走慣了,我能走。”很快,中央組織局批準了他的要求,把他編入了干部休養(yǎng)連,隨中央軍委縱隊一道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如今,當我們再次翻開這本跟隨成仿吾親歷了翻越老山界、攻破婁山關、勇奪瀘定橋的小冊子,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的初心和信念便會躍然眼前。這張黨證,不僅是成仿吾認真履行黨員義務、按時交納黨費的見證,更是一個革命者堅定理想信念、為共產主義事業(yè)不懈奮斗的真實寫照。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面向未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更要自覺同革命前輩“對照”,不斷淬煉靈魂、滋養(yǎng)初心、踐行使命。
(作者單位:延安革命紀念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