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了極其重要的講話。這篇講話,不僅面向中國,也面向世界。講話全面回顧了我們黨百年走過的光輝歷程,高度評價了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建立的歷史功勛,精辟概括了我們黨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光榮傳統和革命精神,系統總結了我們黨在百年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實踐啟示,深刻闡明了在新征程上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立足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歷史時刻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回望光輝歷史、擘畫光明未來,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的行動指南。
我們要長時期地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作為我們最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同時,也是我們現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要緊密結合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緊密結合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緊密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這里,為什么提出三個“緊密結合”呢?首先,這篇講話深刻總結了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百年歷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認識高度,使用新的表達,作出新的歷史概括,讓這篇講話成為我們黨百年歷史經驗和歷史啟示的集大成之作。不結合黨的百年歷程,則無法深入領會到這篇講話的精神。第二,緊密結合黨的基本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指導思想,也是我們黨思想理論創(chuàng)新的集大成者。所以,認真學習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有助于深入領會這篇講話的精神。第三,緊密結合黨的基本方略?;痉铰允屈h的十九大提出的“十四個堅持”。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時,要把“十四個堅持”和“九個必須”結合起來。只有認真地對比、學習、研讀,才能真正悟到里面的關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意義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安門廣場上,代表黨和人民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xù)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他還專門用了三個“偉大光榮”來描述其偉大歷史意義,“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也是在天安門廣場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1949年到2021年,我們黨實現了對全國人民承諾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的重要里程碑。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就會倍感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來之不易。
在這個重要時刻,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加深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來之不易的認識。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成功召開,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歷史轉折。一方面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另一方面把實現“四個現代化”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同志在和日本時任首相大平正芳的談話時提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從而把小康確立為現代化的目標。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召開,確立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部署。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其中,第一步在召開黨的十三大時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戰(zhàn)略目標,在20世紀和21世紀之交的時候,已經如期實現了。當時是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還不是全面小康。
2002年11月召開了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十六大報告通過對當時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們黨所處歷史方位的分析,提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奮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有很多標志,如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深刻變化,我們黨得到了革命性的重塑,我們的軍隊得到了革命性的重塑,我們國家的治理水平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各個方面都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達到了新的水平。新時代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到了決勝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問題,即能不能全覆蓋到所有領域、能不能全覆蓋到所有人口、能不能全覆蓋到所有區(qū)域,成為關系成敗的全局性突出問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五中全會時所強調的“全面”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扭住了兩個關鍵性的“牛鼻子”:一是貫徹落實新發(fā)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特別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高質量發(fā)展,極大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二是狠抓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阜平考察時,提出了扶貧的總體思路。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xiāng)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從莊嚴宣告徹底解決困擾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到莊嚴宣告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貫穿其中的歷史邏輯就是中國共產黨以實踐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負責任的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中國的過去、現在、將來,始終寄托在中國共產黨身上,中國共產黨早已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融合在一起,誰也休想將其割裂開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