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200元,記3分!近日,北京市將以禮讓斑馬線為切入點,加大管理整治影響道路通行秩序和文明交通形象的突出違法行為。目前,全市217個路口的監(jiān)控設備已全面升級,未及時停車禮讓行人的駕駛員,將受到“罰款+記分”的雙重懲戒。
出行安全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訴求。“車讓人”看似小節(jié),但切實關乎行人安危。據(jù)統(tǒng)計,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占比超過90%,而“未按規(guī)定讓行”位居十大危險駕駛行為之首。實際上,《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早就明確,機動車經(jīng)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但由于外部監(jiān)督缺位乏力,一些司機總是鳴笛開路、莽撞橫行。北京此番引入“電子警察”日夜執(zhí)勤,并強化懲戒力度,就是要通過嚴管重罰夯實禮讓行人這一司機的法定義務。
對于“車讓人”的著重強調(diào),也是對路權分配的再次校正。行人、非機動車、機動車都是交通參與主體。遵守交通規(guī)則,本質上就是尊重他者的路權。長期以來,“人車爭路”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一個深層癥結在于不少司機都是“以車為先”,認為“人讓車”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機動車并沒有“天賦特權”,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于通行效率、環(huán)境保護等因素的考量,“車本位”正漸漸轉向“以人為本”“慢行優(yōu)先”。為了更好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北京近些年大力推動慢行系統(tǒng)建設等相關工作,如今通過各類專項行動管住不守規(guī)矩的機動車,可謂平衡人車路權的一體兩面。
城市交通也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需要車輛和行人共同維護。強調(diào)“車讓人”,是保障斑馬線上行人的路權。與此同時,我們也呼吁“人看車”,廣大行人要按交規(guī)走好自己的路,不能“有恃無恐”湊夠一撥就“橫行霸道”。說到底,道路文明并非簡單的通行與避讓,而是法律約束、技術保障、行人與車輛自覺管理的有效結合。所有交通參與者都自覺摒棄陋習,從自身做起,于小處改進,才能更好兼顧城市交通的規(guī)則與便利,共同守護出行的“平安大道”。
目前,北京汽車保有量超600萬輛,“汽車時代”各類治理舉措著力點不同,但殊途同歸,即涵養(yǎng)一種汽車文明,讓人與車更加和諧地相處,提升整座城市的幸福感安全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