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青??疾煺{研。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qū),考察社區(qū)加強基層黨建、完善基層治理、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等情況。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也是中華民族繁榮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各地區(qū)各部門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以民生保障、黨建引領、宣傳教育為抓手,奏響民族發(fā)展、為民服務、和諧共進“三部曲”。
民生保障,奏響“民族發(fā)展曲”。“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礎。各地區(qū)要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折不扣地落實“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在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實現好、發(fā)展好、維護好少數民族根本利益,切實解決好少數民族地區(qū)人民群眾的衣食、住房、醫(y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讓少數民族地區(qū)人民既可以享受政策紅利和改革發(fā)展成果,又可以追求自身發(fā)展,保持少數民族地區(qū)“原有的風姿”,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建引領,奏響“為民服務曲”。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一個社區(qū)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強的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組織,把社區(qū)各方面服務搞周到,把群眾自治性的事情組織好”?;鶎狱h組織作為黨的細胞,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層穩(wěn)定的根基。各基層黨組織要以基層黨建引領民族團結工作為指引,以社區(qū)“大黨委”共享共建機制為依托,建成黨組織、黨員、群眾“一張網”,通過“黨建帶動、服務支撐、活動聯(lián)線”模式,將服務群眾觸角延伸至每一戶,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服務體系,真正做到服務“零距離”,管理“無盲區(qū)”,積極推動民族團結工作向縱深發(fā)展,切實將村(社區(qū))建設成為民族團結的“橋頭堡”,讓鮮艷的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宣傳教育,奏響“和諧共進曲”。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沒有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就沒有國家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各地要重視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工作,始終將宣傳貫徹落實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利用廣播電視、學習培訓、普法教育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營造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fā)展的和諧氛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始終堅持同呼吸、共命運,一起用雙手創(chuàng)造了美好生活,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局面。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各族群眾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之力,讓民族團結之花絢麗綻放。(來源:宣講家網)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21/0609/1131068.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qū)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