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建黨100周年,中央明確要求,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目的就是為了讓干部放下“官架子”,全面提升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為群眾辦實事并不難,但要讓群眾滿意,辦到群眾心坎上卻不易,干部行不行,群眾口碑是準星。老百姓看一名干部是否稱職,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樣子”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官架子”。群眾心中好干部的“官樣子”,就是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能夠主動貼近群眾的干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利于改善黨群關(guān)系、干群關(guān)系,有利于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有利于解決群眾的煩心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為群眾辦實事”,不能只是喊口號、做樣子、走過場,而是應該傾聽群眾的呼聲,找到問題根源所在,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黨員干部要善于在傾聽群眾心聲中當好群眾的公仆、人民的勤務員,這也是黨員干部汲取前進的不竭動力。事情辦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fā)言權(quán)。要將“打分權(quán)”交給群眾,只有沉下身子聽群眾的問題意見,找準為民辦實事解難事的發(fā)力點,走好“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步,接受群眾的“好差評”。要堅決杜絕“為了辦事而辦事”的形式主義和表面文章。涵養(yǎng)為民辦實事的情懷,發(fā)揚“三牛精神”,以實際行動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做到辦一件成一件、辦一件人民滿意一件,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確保為民辦實事的結(jié)果經(jīng)得起群眾檢驗。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群眾呼聲要求各有不同,問題千差萬別。為官者,就要“撲下身子”把工作干好,要有真才實學,不要一遇到問題就會擺出一副“官架子”,逢場作戲、借機作秀、做做表面文章。而是要在群眾中樹立貨真價實的“親民、愛民、為民”的好形象。要有“甩開膀子”擔當實干的決心。“撲下身子”不僅僅是一個動作,不只是做做樣子,或者只動口不動手,更彰顯了一種擔當,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果還是只想舒舒服服、碌碌無為地當“太平官”混日子,定會精神懈怠,錯失機遇,也必將失去民心。只有放下“官架子”,做好“樣子”,為民“想路子”,辦好“百姓事”,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身邊事,讓群眾享受高質(zhì)量生活,才能架起“連心橋”,百姓才能念你的情、想你的好。
群眾利益無小事。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能做樣子、走過場,不能把過去已解決的問題當成實踐活動內(nèi)容,不能只注重解決一些與群眾利益關(guān)切不大的問題,要敢于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注重基層走訪調(diào)研,分層分類化解具體問題。要從人民群眾最關(guān)心關(guān)注的問題著手,從影響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點問題著力,重點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要及時落實社會救助和烈屬撫恤等政策,把特殊關(guān)愛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讓群眾先說、讓群眾說透”,才能確保利益訴求渠道的暢通。黨員干部只有多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最大的地方去,到工作難以推開的地方去,細心研究群眾利益,體察群眾情緒,真心傾聽群眾呼聲,才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幫助群眾排憂解難,把黨的溫暖送到每個群眾的心坎上。(來源:宣講家網(wǎng))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21/0507/1127214.shtml(轉(zhuǎn)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定邊縣司法局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