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將至,趙耀均和往年一樣,早早買好回四川達州老家的火車票。但隨著政府提倡就地過年,加上公園里的娛樂設施進入最后的調試階段,工期緊張,趙耀均退掉了火車票,決定今年就在環(huán)球影城工地上過春節(jié)。他希望能在春節(jié)期間盡快完成各項娛樂設施的調試工作,等到春暖花開公園開園的時候,再把家人接到北京團聚,一起在環(huán)球影城感受他和工友們打造的奇幻世界。
為了讓外地工人們過好年,從1月15日到2月20日,公司在工資基礎上再給工人們增加額外補貼,并加強宿舍空調、食堂用餐、熱水淋浴等生活保障。
今年35歲的張衛(wèi)鵬是在北京市工作的一名外賣騎手,當天一早他從北京市北四環(huán)的住處出發(fā),來到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天壇街道祈谷社區(qū)的新冠疫苗臨時接種點接種新冠疫苗,和他一起接種的還有幾十名同樣準備留在北京過春節(jié)的騎手同事。
張衛(wèi)鵬是山西省晉中市人,做騎手已經(jīng)有5年多,去年春節(jié)他因為疫情原因沒能回家過年。今年他選擇繼續(xù)留在北京過春節(jié)。“今年號召大家非必要不離開北京,我跟家人商量之后,還是決定不回去了,也多掙點錢。”張衛(wèi)鵬說。
“免費打疫苗,這既是對我們的保護,也是對顧客的保護。打了疫苗之后,我們送餐心里更踏實、更安心了。”張衛(wèi)鵬說。
“80后”夫妻賈德庫、孫紅來自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同在中鐵四局四公司合肥地鐵5號線項目務工。賈德庫是地下作業(yè)面的一名作業(yè)隊長,孫紅是一名龍門吊司機,他們的女兒和兒子一直在老家生活。夫妻二人長年在外務工,很少有機會回老家看孩子,但這些年的春節(jié),他們從未缺席回家和子女團聚。
今年春節(jié),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夫妻倆所在的地鐵項目提倡堅守崗位,就地過節(jié)。“去”還是“留”?夫妻倆決定響應倡議,在工地過一個“留守年”。人生第一次在春節(jié)時缺席與孩子們的團圓,夫妻倆覺得對不起在老家的孩子,但是懂事的孩子們理解父母的選擇,他們覺得,“只要一家人的心在一起,在哪里都是團圓。”
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一家戶外用品工廠,除了政府出臺的補貼政策之外,企業(yè)還為留下來的90多名工人發(fā)放了年貨大禮包。在工廠工作了十多年的工人張良國將領到的年貨拍成照片,發(fā)給遠在四川老家的兒子,告訴家人這里一切都好。
在福建省石獅市一家服裝廠,四川籍計件工人黃海龍剛剛做完了年前的訂單。前幾年,為了節(jié)省路費,也為了不讓妻兒舟車勞頓,他都是自己一人回四川老家。每次他都要經(jīng)歷兩次分離——春節(jié)前在福建與妻子和小兒子分別,春節(jié)后在四川與大兒子分別。今年春節(jié),黃海龍決定留在福建就地過年,這讓5歲的小兒子聰聰高興不已。這是聰聰?shù)谝淮卧诔錾睾桶职謰寢屢黄疬^年。盡管如此,黃海龍還是割舍不下遠在四川老家親人,特地為他們做了羽絨服、袖套、枕頭、圍裙等寄回去。
在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中鐵十一局新建福廈鐵路4標靈川制梁場,51歲的河南籍提梁班工人杜學剛和工友們忙碌著。他所在的項目工地正處在施工的攻堅階段,白天黑夜燈火通明、熱火朝天。施工單位為了響應防控疫情的號召,給留下來的工人每人額外發(fā)放5000元補貼,老杜感到很滿意,也有了留下來的底氣,他把這些事告訴遠在家鄉(xiāng)的兒女,讓親人們放心。
30歲的王阿靜來自陜西咸陽,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客運段的一名乘務員。
2008年阿靜離家外出工作之前,遠在陜西農(nóng)村的父母把家里的一張全家福送給了女兒,這張全家福被阿靜隨時帶在身邊。
2013年阿靜在江西成家,但母親因故未能參加她的婚禮,婚禮照片上媽媽的缺席是母女二人心里恒久的遺憾。二寶出生后,阿靜一直盼著與父母團聚再拍一張新全家福。然而和很多人一樣,工作繁忙、疫情阻隔。多年來,團圓并非易事。
在中國,有很多這樣堅守與留守并存的家庭。春運路上的堅守是一種奉獻,就地踏實留守也是一種奉獻。阿靜堅信,遲到的全家福一定會補上。
內容來源:新華網(wǎng)
責編:劉佳星
校對:吳成玲
審核:張凌潔
監(jiān)審:劉 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