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黨中央為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作出的重要部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高度契合黨中央賦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使命任務和功能定位,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點工作。大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緊緊抓住“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幾個關鍵點,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模式,提升志愿服務質量,著力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升公民道德素質。
聚焦價值目標,用“文明”宣傳群眾、凝聚群眾
“文明”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價值目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yǎng)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應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重點,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去宣傳群眾、凝聚群眾。
大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建理論宣講聯(lián)盟,組織開展“大喇叭”理論宣講、“老街坊”面對面宣講,探索“宣講+文藝”的新形式,用舞臺劇、情景劇、說唱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群眾、凝聚群眾,牢牢占領基層思想文化陣地,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使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決策部署成為大連市民共同意志和自覺行動,筑牢黨執(zhí)政的思想基礎。
把握本質屬性,用“實踐”教育群眾、引領群眾
“實踐”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本質屬性。道德修養(yǎng)和價值觀念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重在實踐,堅持學思用相結合、知信行相統(tǒng)一,落腳點是“用”“行”,就是要既學習又實踐,既明理又躬行,在實踐中宣傳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實踐中教育群眾、引領群眾。
大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精心設計志愿服務項目,化教育、引導、規(guī)范于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培養(yǎng)和檢驗民眾價值觀念。全市進駐文明實踐中心、站、所近3000支志愿服務隊伍、近萬個志愿服務項目,僅2020年以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5000余次;金普新區(qū)50支宣講隊伍年均宣講5000場,受眾10萬余人次;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開展幫扶幫教、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講述關向應同志1922年離家奔赴革命故事的情景劇《追尋》在田間地頭循環(huán)演出等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讓大連市民在實踐中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提升了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
堅持基本原則,用“志愿”組織群眾、動員群眾
“志愿”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基本原則。志愿服務是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自愿、無償向社會或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大力宣傳弘揚志愿精神,組織群眾參與,發(fā)動群眾融入,啟發(fā)群眾自覺,推動實現(xiàn)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讓群眾在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提升自身道德素質。
大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注重發(fā)揮典型人物、先進群體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搭建志愿服務體系、完善志愿服務機制、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實施志愿服務項目,培育和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奉獻精神與創(chuàng)造力,吸引大連市民自發(fā)自覺地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全市注冊登記志愿者已達127萬人,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的志愿者近20萬人,實施近萬個志愿服務項目。人人爭做志愿者,人人參與志愿服務,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在大連已經(jīng)蔚然成風。
踐行根本宗旨,用“服務”關心群眾、服務群眾
“服務”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根本宗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本質上是貫徹群眾路線、落實群眾工作,是新時代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創(chuàng)新載體。應堅持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在貼近和服務群眾中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實現(xiàn)滿足群眾需求、提高道德素質的“雙提升”效果。
大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群眾思想和生產(chǎn)生活實際,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通過志愿服務活動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提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溫度、熱度、力度,努力把文明實踐活動做到人民群眾心坎上。通過線上平臺開展志愿服務點單派單,實現(xiàn)資源統(tǒng)籌更高效、供需對接更精準;搭建“金農(nóng)直供”助農(nóng)便民電商平臺,讓農(nóng)民在家門口搭上農(nóng)產(chǎn)品銷售快車;組織科技專業(yè)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nóng)民科學種植;組織開展中醫(yī)中藥鄉(xiāng)村行義診,推出“文博公開課”線上精品課堂等等。文明實踐活動通過服務群眾提升了大連人民對黨的思想理論、路線方針的認同感。
公民道德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放眼未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需結合中心工作構建長效機制,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制度化、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不斷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作者:宋悅華,系大連市社科聯(lián)特邀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