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從這部手機說起。它很普通,卻是我們所有人的驕傲,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媒體的直播紀錄。
天舟一號發(fā)射的實況,是我的同事董大偉把手機架在離發(fā)射點30米外拍攝的。
直播中,手機屏幕被強大的氣流震裂了,但直播信號沒有中斷。向前、向前,向著新聞現(xiàn)場勇往直前,這才是記者始終守望的職業(yè)信念。近點、近點,向著事件核心再近一點,這才是我們永不忘卻的初心召喚。
朱日和直播報道,中央電視臺700多人的團隊,77個機位,野外奮戰(zhàn)60多天。為了充分展現(xiàn)閱兵的宏大場面,我們費盡周折搬來了直播神器——云梯車。
為了尋找更好的拍攝角度,有一天,云梯車臨時更改了架設地點,而新地點有個大土堆,需要盡快鏟平。
情急之下,我跑上閱兵道攔下了一輛正在施工的鏟車,駕駛室跳下一位小戰(zhàn)士,臉曬得很黑。聽了我的請求后,他笑著對我說:“我知道你是中央電視臺的,你現(xiàn)在住的地方,還是我們的營房呢。”“那你們搬到哪里去了?”我趕緊問。“我們搬到了車庫。”天啊,車庫?那里沒有窗戶,戈壁灘上的大中午有五六十度??!看看眼前這張曬得脫了皮的臉,為了這張臉我也要把直播做精彩了。
小戰(zhàn)士很快把鏟車開了過來,三下五除二,不到幾分鐘就開出了一條新路。
直播結束后,我翻看了好幾遍錄像,想在千軍萬馬中找到這個小戰(zhàn)士,可惜沒有。但他說的那句話卻一直在我的腦海里,你們的直播精彩,就是我們的精彩、國家的精彩。
戈壁灘上的這名戰(zhàn)士,閱兵道上的這個機位讓我理解了初心的另外一種含義。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我們每一個崗位都在莊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這種檢閱未必是在鏡頭前,但一定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里。
2017年3月,央視新媒體推出了時政微視頻《初心》,迅速贏得了億萬網(wǎng)友的點贊。
為了更好做好《初心》主題,我和我的同事兩去延安、三赴正定、四下寧德,翻遍了上千小時的視頻素材和幾百萬字的地方檔案。
在陜西,我們采訪到了一位當年曾與習近平總書記一同勞動、一起搭伙吃飯的老鄉(xiāng)——張衛(wèi)龐,他向我們深情講述了一個珍藏了40多年的針線包故事。當年習近平同志和他分別時對他說:“我們在一起相處了7年,我也沒什么好送給你的,我就把這個針線包送給你,這個針線包是我母親給我做的。”
針線包上有齊心老人親手繡制的三個字——娘的心。
有一些網(wǎng)友說:“娘的心就是初心。”母親希望兒女好,人民希望國家好!有了這樣的初心,就有了改變中國的力量。這才是根植人民、情系百姓的初心之源、力量之本!
我分享的三個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人物很普通,事也極平凡,但他們卻讓我記憶猶新,透過他們我看到了一個精彩而又偉大的中國,一顆顆不忘使命、砥礪奮進的初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