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方政府來說,決策一般都是地方黨委常委會、地方政府常務會議來作出的,也就是說常委會成員才有最終的決策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最終的決定是一個封閉的秩序。如果實際運作也是如此,就會出現(xiàn)封閉決策可能導致的一些問題。因此,推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就是讓決策在集中的時候能夠盡可能分散,即開放式?jīng)Q策。地方政府推進開放式?jīng)Q策,讓決策分散化有如下措施。
避免決策的“一言堂”,避免“一把手”獨自決策。在決策時先民主討論,讓決策參與者能夠暢所欲言,重大問題最好能夠形成集體共識,實在不得已才采取投票來決策。集體充分討論、集體決策,是避免“一把手”封閉決策的重要方式。
確保地方政府決策班子一定的流動性。一般來說,我國地方政府領導班子的法定任期是五年。這在確保領導決策班子穩(wěn)定性的同時,也確保其一定的流動性。在實踐中,領導班子新的成員一般都要在兩個崗位上工作過,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專業(yè)性水平,但可以確保領導決策班子成員在工作經(jīng)歷上有更多的開放性,從而確保決策質量?,F(xiàn)在我國地方政府領導班子的流動性都比較大,很多領導決策崗位往往3年就會流動。這犧牲了一定的穩(wěn)定性,卻在人事流動角度確保了決策的開放性?,F(xiàn)在干部人事制度中實施的干部異地交流、干部掛職等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決策班子成員的經(jīng)歷,有利于開放式?jīng)Q策。
確保多中心秩序的決策權配置。如果所有事項都集中到地方政府中樞來決策,地方政府中樞就會負擔過重,其決策的質量就會下降。所以,地方政府和各個政府部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尤其是根據(jù)常規(guī)的做法來劃分決策權,讓所有政府部門能夠在常規(guī)問題上有權力作出決策。事事匯報請示,看起來是尊重領導,其實是推卸決策的責任。讓政府部門和下級政府能夠承擔責任,同時又尊重領導的方法,不是請示匯報等著領導作決策,而是傳統(tǒng)上由上級政府部門和下級政府作決策的事情,上級政府部門和下級政府本身就可直接作決策。但要做到信息公開,不能公開的內容要做到與上級共享,與相關政府部門和相關地方政府共享。
地方政府決策機構邀請一些人員列席。根據(jù)開放式?jīng)Q策事項的審議需要,市政府常務會議可以邀請有關專家或咨詢機構、行業(yè)協(xié)會、中介組織、利益相關主體、人民團體等的代表列席會議。這些人列席會議時,雖然沒有決策權,但可以提供信息,也可以發(fā)言,尤其是可以監(jiān)督?jīng)Q策,讓政策決定過程體現(xiàn)更多的公共性價值。
地方政府建立各種途徑,讓市民參與政府常務會議的重大行政事項決策。如有的地方政府的《規(guī)定》指出,市民可以通過若干方式參與決策,即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視頻連線、電話發(fā)表意見或建議;通過自愿報名,申請列席會議;通過市政府規(guī)定的其他方式參與市政府常務會議的重大行政事項決策。這些措施增強了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值得借鑒。
在特定領域如財政預算領域的決策,實行參與式?jīng)Q策。對一般地方政府來說,財政預算都是各個部門提出,然后財政部門整合,最后由政府準備財政預算報告提交給本級人代會批準。但浙江溫嶺市政府沒有這樣做,而是從2005年開始實施參與式預算,以民主懇談為主要形式進行政府年度預算方案協(xié)商討論,人大代表審議政府全口徑預算并決定預算的修正和調整,進而實現(xiàn)實質性參與的預算審查監(jiān)督。溫嶺市歷經(jīng)“由點到面、由下而上、由表及里、由柔變剛”的十年實踐,深入推進預算全口徑、監(jiān)督全過程、參與全方位,取得較大進展。
總之,地方政府開放式?jīng)Q策對于提升地方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非常重要,可以很好地提升地方政府的決策水平。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