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迎來600歲生日之際,“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正式開幕。450余件珍寶、256米展線、18個重要歷史節(jié)點,將歷史記憶與厚重文化徐徐展開,為線上線下的游客送上一場文化盛宴。
對當(dāng)代人而言,博物館是一部立體的教科書,也是一條可與歷史對話的時空隧道。作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故宮所承載的,不僅是一段段興衰過往,更是泱泱古國的氣質(zhì)文脈。今天,人們可以在著作講評中品讀跌宕的明清歷史,可以在影視作品中一瞥獨特的宮廷風(fēng)韻,更可以走進故宮,在斑駁石階上憑欄駐足,在紅墻碧瓦下看云聽雨,凝望古樸的青銅木器、精美的唐卡琺瑯,通過鮮活體驗品味紫禁城的滄桑與厚重。
歷經(jīng)無情的歲月洗禮,故宮何以華彩依舊?這要歸功于無數(shù)人的努力,特別是一代代匠人的悉心守護。亭臺樓閣恢宏大氣,背后是工作人員對瓦片的逐一編號、細(xì)致修補;精巧器物重?zé)ü獠剩迯?fù)起來卻要忍受古法豬血點石灰的難聞氣味;一座名貴鐘表從殘破零落到滴答作響,鐘表師傅需要沉心靜氣調(diào)校整整八個月……可以說,在每一處卯榫結(jié)構(gòu)、每一次齒輪轉(zhuǎn)動、每一筆勾勒描畫里,都有文物修復(fù)師的匠心。誠如單霽翔所言,將壯麗的紫禁城完好地交給未來,最能仰仗的便是這些默默奉獻的匠人。
完成繁雜瑣碎的工作,靠的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要固守“深宮”一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這種心無旁騖的靜氣源自于這群人對文保工作的熱愛。如今,我們?yōu)楣蕦m華彩驚嘆,向匠心與靜氣致敬,更要關(guān)注絕藝的傳承,守護好這些守護者。畢竟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社會喧囂嘈雜,周邊誘惑很多。有情懷是好事,但要讓這群人能夠堅守心中所愛,就需要切實提高他們的社會尊崇感,以完備的待遇保障免除其后顧之憂。這才能避免“人走技失”的尷尬,同時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確保人才不斷檔,技藝代代傳。
近些年,故宮越來越潮,開網(wǎng)店、做文創(chuàng),讓傳統(tǒng)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放眼未來,故宮還會走過一個又一個百年,與一代一代人碰撞出新的火花。但不論如何變化,以匠心守護傳統(tǒng),也守護好那些匠心匠人,紫禁城的動人故事才能不斷傳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