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末,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何橋鎮(zhèn)馬行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徐虹來到幫扶戶胡金芝的田地邊,看她正在打蒜薹,便趕忙上前幫忙。
“今年又賣了個好價錢吧?”“是的,最高每斤賣七八元,價格低時也賣到四元六角一斤,今年我這五六分地能掙個5000元。”胡金芝欣喜地答道。
2018年4月,受組織委派,徐虹從銅山區(qū)委宣傳部來到銅山西部最偏遠的何橋鎮(zhèn)馬行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駐村后,看到一些貧困戶收入低,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了她帶領全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決心。
入戶調研、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徐虹摸清了村子情況,了解了群眾的想法和困難,根據村子實際制定出項目扶貧、產業(yè)增收、技能培訓、就業(yè)富民等一系列扶貧措施。在貧困戶大棚內推廣土豆—毛豆—蒜苗一年三茬的種植模式,提高收入;建起蔬菜庫房、交易市場、二期冷儲中心,壯大村集體經濟。
經過努力,截至2019年年底,全村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312戶708人全部脫貧。馬行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6萬元,比徐虹剛到村里時翻了一番。
在上級支持下,徐虹還帶領群眾大力發(fā)展土豆產業(yè)?,F在馬行村的土豆已成為當地特色產業(yè),種植面積由幾十畝發(fā)展到2000余畝。同時,在擴大種植規(guī)模的基礎上,打造全產業(yè)鏈發(fā)展模式,提高附加值。
真情付出助力群眾拔“窮根”。在徐州,有很多像徐虹這樣的扶貧第一書記,用初心和使命架起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團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曾經,徐州市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該市有269個經濟薄弱村,26.28萬戶、68.22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數量均占全省的1/4左右。
扶貧第一書記把責任扛在肩上,財政幫扶也不斷加大力度。在村集體增收上,徐州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55億元,大力發(fā)展資源開發(fā)型、資產經營型等“六型經濟”,有力增強經濟薄弱村發(fā)展后勁。在低收入農戶增收上,累計投入精準扶貧資金5.4億元,發(fā)放扶貧小額貸款20多億元,實施“一戶一策”,切實加快低收入農戶增收步伐。
據統(tǒng)計,截至2019年年底,徐州全市省定標準下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627855人,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全部實現脫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