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會議發(fā)言中,最常見的毛病就是言之無序。具體表現(xiàn)是:說話顛三倒四、主次不分、語無倫次、啰里啰嗦、沒有條理。讓人聽了非常費勁。如何讓講話條理清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讓聽眾很輕松的理解并接受講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今天,與大家分享一種條理性講話的方法——黃金三點論。
一、什么是“黃金三點論”?
借助序數(shù)詞來區(qū)分講話的內(nèi)容,即在講話中圍繞要表達的意思,運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等序數(shù)詞來表達。
二、為什么叫“黃金三點論”?
西方心理學家經(jīng)過大量實驗得出結論:聽眾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若干項內(nèi)容的記憶,前三點印象最深。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三”有特殊的含義:如《道德經(jīng)》開篇就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中記載:數(shù)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易經(jīng)》的八卦,也是由三畫組成。另外一些成語:如三心二意、約法三章、三教九流等,也很常見。這里的“三”,其實就是“多”的意思。
基于聽眾對前三點記憶印象最深,所以提倡大家在講話時,將想要表達的意思提煉成三點來說,故稱“黃金三點論”。
三、如何運用“黃金三點論”?
總體原則:梳理講話內(nèi)容,從中選取某一角度,把握其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分成三個層次來說。
具體步驟:1、開思路、找素材;2、序數(shù)詞,貼標簽;3、巧概括,作總結。
示范案例:召開座談會,圍繞“如何提高公文寫作能力”進行發(fā)言。
公文寫作是公務員必備的一項工作能力,是機關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如何提高公文寫作能力?我覺得應該做“三多”先生。
第一多是“多學習”。就是多學習一些公文的基本知識,了解每個文種的特點、用途,掌握每種行文關系,以及一些特定場合的特定用語等。對一些常用的公文,如領導致辭、主持詞、倡議書、新聞稿等都要有所了解。
第二多是“多思考”。觀點是文章的命脈。只有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煉出鮮明的觀點,文章才有深度,才有生命力。而觀點來自于思考。所以寫文章之前,必須靜觀默察,深思熟慮。
第三多是“多練習”。公文寫作本是一項技能,“文貴于精,精在于練”。不僅要多讀、多想,更要多練, 任何好文章都離不了大量練習。只有多寫常練, 堅持不懈,才會熟能生巧,運筆自如,真正學到本領。
所以說,要想提高公文寫作能力,我們就必須成為“三多”先生。
四、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1、“三點”之間必須要有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上述示范是并列關系,此外,還有時間、遞進等等關系,如從大處往小處說;從小處往大處說;從里向外說;從外向里說等等。不能將毫無關系的三點放到一起,那是“三點論”,但不是“黃金三點論”。
2、序數(shù)詞。建議大家在運用中多說“第一、第二、第三”,少說“首先、其次、再次”,因為許多人說了“首先、其次”后,容易把“再次”忘掉。
3、貼標簽。實際上是語言的概括能力和觀點的提煉能力。寫文章往往在開頭時寫的第一句話是中心意思,那講話也要如此,要學會用“標簽”來概括自己講話的中心意思。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