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操守,其言行堪作社會的楷模,才能履好職盡好責,才能風行草偃,樹立道德標桿,引領社會風尚,凝聚起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合力。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設既要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展,也要聚焦重點、抓住關鍵。其中強調,黨員干部的道德操守直接影響著全社會道德風尚,要在道德建設中為全社會作出表率。這一要求,突出問題導向,著重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領導干部這一重要群體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具體要求,對于黨員領導干部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加強政德建設,強化黨性修養(yǎng),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政者,正也”;“德者,本也”。“為政以德”是歷史傳統。所謂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國無德不興。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以吏為師”的道德心理習慣,官員的道德高度往往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道德高度。今天,領導干部作為特殊群體,掌握著人民賦予的權力,代表著黨和政府形象。因而,領導干部道德水平的高低,從小的方面看直接影響其履職盡責的效果,從大的方面看往往影響著社會的精神狀態(tài)和道德風氣,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關系著黨和國家的興衰存亡。
無數事實表明,領導干部出問題,多數不是出在工作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品行上。從近年查處的領導干部違法違紀案件來看,腐敗分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也大都是從道德滑坡開始的。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應當加強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提高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這個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更加迫切。
理想信念是人的“總開關”,是黨員領導干部的立身之本,是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第一課。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領道德追求?,F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道德操守方面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這就要通過馳而不息地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進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錘煉堅強黨性,建好領導干部的精神家園和價值高地,以理想信念立根鑄魂,以堅強黨性固本培元,堅決克服信仰上的“軟骨病”。
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宗旨的試金石,也是檢驗一個黨員干部道德修養(yǎng)的試金石。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加強道德修養(yǎng)就是將理想信仰的精神支柱轉化為具體的為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的過程。領導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高揚宗旨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權力觀、利益觀、紀律觀、政績觀和群眾觀,最關鍵的就是要有人民情懷,關心人民疾苦溫飽,干出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政績,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既要明大德,又要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多數在廉潔問題上跌了跤的黨員干部并非不知道清正廉潔的重要性,并非不知道黨紀國法的約束,也知道東窗事發(fā)后會身敗名裂。看得清,但忍不住,往往心存僥幸,突破了理智、道德乃至黨紀國法的防線,釀成苦果。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始終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修身養(yǎng)德,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跳出名、利、欲的誘惑,“心底無私天地寬”。
良好的家教和家風,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價值觀,生發(fā)并激蕩成時代新風尚,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貪污腐化,與其家規(guī)不嚴、家風不正有很大關系。每一位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劃清公與私分界線,吃透嚴與愛辯證法,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家風文化和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在管好自己的同時,嚴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在家庭中弘揚新風正氣,為全社會做出表率、樹立榜樣。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只有既講法治又講德治,重視發(fā)揮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緊密結合起來,著力形成以上率下的“頭雁效應”,才能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修德立德,爭當新時代的奮斗者。(責編:于川;校對:劉媛)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9/1028/1064214.shtml(轉載請保留)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組織部研究室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