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春寒料峭之時,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進了武安三中的校門,面對這里的一窗一隅、一草一木、一切的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因為三年前我曾在這里參加過高考……如今,悄然回首,是時光的流逝、身份的轉變、心境的成熟。
“立足三尺講臺·塑造無悔人生”,作為一名師范生,走上講臺、早日成為合格教師是我畢生的夢想,很感謝母校河北師范大學提供的實習平臺,讓我真正有機會將理論付諸實踐,在畢業(yè)、走向社會之前嘗試角色的轉變、體驗教師這一職業(yè)的酸甜苦辣。
【憶苦思甜】總結提升篇
為期3個月的蛻變與成長中,的確有很多不適應,熬夜、吃苦是在所難免的,但坐下來仔細回憶,“苦”的過程中,更多的“甜”,這種“甜”是教學技能的提升、是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把控課堂的逐漸熟練、是呵護學生的懂得體會……
(一)深入貫徹“五步教學法”。對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由剛開始的陌生、模糊,經(jīng)過學習與實踐,如今已能在有限的40分鐘內(nèi)深入貫徹“五步教學法”。
(二)切實落實“小組合作討論制”。對于小組合作,我一直以來都很排斥,但來到三中之后,我徹底改變了想法,并將“小組合作討論制”落實到課堂、精細到每一位學生。
(三)有效學習“優(yōu)課領先”。作為實習生必然與老教師之間存在差距,意識到這點之后,在學校機制的督促下,堅持每周聽4節(jié)“優(yōu)課領先”,汲取經(jīng)驗、改正不足。
(四)反復訓練“教案撰寫規(guī)范性”。從寫第一份教案的無從下筆,經(jīng)過反復訓練,如今已能輕松高效且獨立自主完成一份教案。
【繼往開來】反思成長篇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可見,反思對于成長的意義之重大。
經(jīng)過帶隊老師文學院李浩教授、師大巡回指導老師李秋石教授的聽課與指導,以及武安三中教務處主任、特聘名師、一對一指導教師的多次聽課,以及同期實習生的聽課與評價,加之學生對我上課情況的反饋,我認為,今后還需多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課堂上如何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不僅僅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加分等形式來調(diào)動,其實,對于語文老師而言,這種“調(diào)動”更應該是語言魅力的提升,是精神鼓勵,而不是物質(zhì)獎勵。
(二)授課過程中如何變得更加幽默,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學生普遍反映我在上課過程中不經(jīng)常微笑,導致他們跟我的關系有點兒“遠”,經(jīng)過反思與改進,我發(fā)現(xiàn)了微笑的神奇力量,有時候微笑是一種肯定、一種鼓勵、甚至是一種表揚,所以,我要思考不同情況下,微笑的意義。
(三)課后如何督促學生學習,讓學生熱愛語文?高一的孩子們還有很大惰性,在學習語文上總是想偷懶,殊不知偷懶只會害了學生自己??!當然,16、17歲的孩子們正處于花季,貪玩是再多難免的,所以,這時就需要我發(fā)揮作用。為保證學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我設計了工作日志記錄表,通過“教師—課代表—小組長—組員”四層加促模式,督促并幫助學生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實習實苦,與在師大做學生的日子無法比較,但這就是經(jīng)歷與成長。“只有不回避痛苦和迷茫的人,才有資格去談樂觀與堅定,,命運不會厚待誰,悲喜也不會單為你準備”。喜歡的一段話,與君共勉!
此次頂崗實習為我深入社會、體驗生活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我在實際的社會活動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會中生存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為以后的就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我相信,只要以一顆仁愛之心,愛生活、愛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崗位,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就一定會看到明天更加成熟的自我!
【公文寫作欄目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