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八百里伏牛山東麓,有一位“80后”小學校長,他叫張玉滾。2001年師范院校畢業(yè)后,張玉滾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xiāng)河南省南陽市鎮(zhèn)平縣高丘鎮(zhèn)的黑虎廟小學,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 一干就是18年。18年如一日地工作在大山深處的張玉滾,給農(nóng)村孩子帶來了希望和光明。
從教之后,由于山里交通困難,從黑虎廟村到鎮(zhèn)上,要翻過一座1600多米的高山。一根扁擔、兩條腿,幾十里的山路,幾十公斤的擔子,張玉滾一次次把孩子們的書本挑進深山,把孩子們的夢想挑進深山,這一挑就是5年。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里人的出行方式終于有了改變。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張玉滾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此后,他去鎮(zhèn)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老扁擔”謝幕,“小摩托”登場,粗算一下,幾年來“運書”張玉滾騎壞了4輛摩托車。
語文、數(shù)學、英語、品德、科學,他樣樣“精通”。幾年前,張玉滾接任校長,當好“掌舵人”的同時,他又肩負起學校教研課改的總體工作,把自己煉成“萬金油”“全能型”教師。
“不耽誤一節(jié)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jié)課。”數(shù)學課上,張玉滾運用直觀教學法,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正方體、長方體等教具;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去野外考察,自己動手做實驗,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學校缺少體育設施,大課間時,他就和孩子們圍成一圈玩抵羊斗雞,活動課還經(jīng)常領孩子們去爬山。
為讓山里的孩子也能說一口純正的英語,張玉滾自掏腰包買來錄音機和磁帶,自己先跟著一遍一遍學。在課堂上,他一邊播一邊教,有時候一個發(fā)音,就讓孩子們反復練上十幾遍。張玉滾風趣地說:“發(fā)音要練好,可不能讓孩子們將來出去了一口黑虎廟英語,讓人笑話!”
張玉滾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區(qū)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也照亮了孩子們的心靈之路。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1個大學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22個大學生。張玉滾繼承了老校長的心愿,他也希望有人繼承他的心愿:“我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的老師走入山里,為咱山區(qū)孩子傳授知識。”
刊于《教育家》雜志2019年4月刊 總第169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