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年代,無數(shù)革命先輩正是抱定理想、堅定信仰,“根基”強壯,才做到了舍生忘死,為民族解放而浴血奮戰(zhàn)。作為世界軍事史上三大遠征之首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一次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征,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戰(zhàn)士們“跟著真理走”、抱定理想行的遠征。它是付出巨大的犧牲換來的:長征出發(fā)的時候,紅軍一方面軍86000人,最后到達終點時7000多人;紅四方面軍出發(fā)時有10萬大軍,最后零零散散到達終點的不過3萬人。還是1995年,原總后勤部政治委員王平上將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大部隊已經過了草地,突然彭德懷來找他,說還有一個營的部隊沒有到,讓他回去找。王平帶著警衛(wèi)員走到班佑河邊時,正是黃昏,玫瑰色的夕陽掛在天邊,他遠遠看見幾百個紅軍小戰(zhàn)士背靠著背在睡覺,他當時勃然大怒,走過去就推那些小戰(zhàn)士,誰知推一個倒一個,700多個紅軍小戰(zhàn)士再也經不起體力透支、饑寒交迫,在睡夢中全部凍死了。王平將軍講到這里時老淚縱橫,他說:“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靜嗎?鳥都不飛,鳥都不叫。我把他們一個個放平,他們還都是一群孩子呀!”就是這樣的紅軍戰(zhàn)士,拋家舍命,純?yōu)槔硐耄?/strong>
論及于此,我們不能不提到蘇聯(lián)共產黨。當年十月革命的時候,共產黨人只有二十萬人,在無比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卻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和反十四國武裝干涉的勝利;當蘇共擁有二百萬黨員時,打敗了德國法西斯。是什么原因使黨和國家堅如磐石?是因為蘇維埃黨群同心,血濃于水,因此共產黨能夠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然而,蘇共2000萬黨員時,也就是執(zhí)政僅僅74年卻垮臺了。1991年12月25日夜晚,克里姆林宮上的紅旗飄落,列寧締造的人類史上第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亡黨亡國的時候,擁有近2000萬黨員的蘇聯(lián)共產黨,“竟無一人是男兒”,沒有一個黨員走上街頭抗爭。
我們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到今年也已經70年了,中國會不會發(fā)生像蘇聯(lián)一樣的“顏色革命”?這是人類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拷問,也是對9000多萬中共黨員的歷史拷問。拷問中,許許多多的共產黨員用行動做出了優(yōu)秀的回答,但也有那么一些黨員,乃至黨員領導干部,忘掉初心、使命,丟掉了立世之根,冥頑不靈,不知敬畏,目無法紀,任性而為,墮落變質。
事實一再說明,作為共產黨員,無論在什么崗位,都要深刻認識“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無論是坦途還是逆境,都要把黨員、領導干部的身份亮出來、責任扛起來;無論是公私之分、是非之辨,都要以黨員、領導干部的名義、名譽,作出經得起時間、歷史檢驗的選擇。
沉痛教訓已經告訴我們:初心、使命是共產黨人立世之根,根基不存,必然墮落變質。
三、初心、使命是百姓對共產黨人的殷切期望,辜負期望,必然自食惡果,自作自受。
中國共產黨自打成立之日起,就全心全意為人民利益而奮斗。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這一古往今來極少有的佳作中就這樣說到: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毛澤東同志在講演中闡述了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意義,提出了“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和立黨之本。此后,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對“為人民服務”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他指出,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fā)。
把人民裝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此忠貞不渝。走上執(zhí)政崗位后,也一以貫之。人民、人民,在毛澤東同志等領導人的心目中至高無上!新中國誕生后,從國名、幣名,到一些政權機構名,無不冠之于“人民”,人民郵政、人民鐵路、人民航空、人民防空等等。北京人民大會堂1959年落成后,時任主管領導萬里請毛澤東起名,毛澤東說:大會堂是人民的,就叫“人民大會堂”吧!周恩來,胸前一直佩戴的徽章,也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突出本色。黨員干部中也涌現(xiàn)出眾多的楷模。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以“敢教日月?lián)Q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斗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成為世代推崇的英模。也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員,有著如此這般的宗旨、使命,廣大人民群眾才在眾多黨派中,選擇支持中國共產黨?;春?zhàn)役勝利后,陳毅元帥深有感慨地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就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期盼。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傳統(tǒng)本色,“以人民為中心”,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形成系列的“人民觀”。尤其令世人高度贊嘆的是,在成功使得7億多人擺脫貧困的基礎上,又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明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此,眾多的共產黨人奉獻著心血、青春乃至生命。
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以后,黨員領導干部都掌握著大大小小的權力。在這個權力觀的問題上,許多人存在著三種誤區(qū):一是權力是領導給的。這種看法危害很大,它意味著對上級負責,不對下級負責;只對領導負責,不對人民群眾負責。二是權力是自己應該得到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自己有本事、有能力,甚至認為不僅有本事掌握這個權,還應該掌握更大的權。三是權力即利益觀。持這種觀點的人忘記了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黨的事業(yè)和人民服務,反倒認為,掌握權力就是掌握利益,有了權力就有了謀取自身利益的“合法外衣”。在這種觀念的支持下,在權力的運行和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的條件下,權力的行使就帶有盲目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導致權力運行的失控,滋生腐敗,進而損害國家和群眾的利益。“打虎拍蠅”以來,一些落網“老虎”和被拍“蒼蠅”不都是有權任性,利令智昏,獨往獨來嗎?利用自己掌管的權力大肆斂財,百萬不起眼,千萬不滿足,億萬不止手,那可真是欲壑難填!其結果必然是鋃鐺入獄,高墻之內去悵悔,苦度人生。因此,所有的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堅決摒棄以上三種觀念,不斷加強馬列主義群眾觀、權力觀的學習,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唯物主義世界觀;牢固樹立“群眾利益至高無上,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執(zhí)政理念,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和作風,快速高效地解決群眾的利益問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全黨常懷敬畏之心、常守初心之道,時刻不要忘記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干得怎么樣、是否稱職,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由人民評判、由歷史宣告。這種評判不僅是客觀的,而且是持續(xù)更新的。只有清醒認識到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才能永遠保持革命精神。
沉痛教訓已經告訴我們:初心、使命是百姓對共產黨人的殷切期望,辜負期望,必然自食惡果,追悔莫及。因此,要牢固樹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剛強不摧的意志和信心。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