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12期《求是》雜志發(fā)表署名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全文話語樸實、思想深刻、直抵人心,讀后令人茅塞頓開、精神振奮、十分解渴。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撐。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zhì)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闡明了文化自信對民族復興的極端重要性。國無精神不強,人無精神不立。一個沒有精神力量和缺乏文化自信的民族,猶如無本之木,難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jīng)磨難而不屈,飽經(jīng)風霜猶自立,主要就在于“培育和發(fā)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地道破了文化自信的千鈞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涵養(yǎng)了我們的心靈家園,奠定了我們的精神底色,塑造了我們的精神靈魂,澆筑了我們民族賴以生存、生生不息的萬里精神長城。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文以化人、文以育人、文以養(yǎng)心。文化具有深厚雋永的影響力、滲透力與穿透力,是重要的精神力量。“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這是中國文化的智慧寶藏與精神富礦,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源泉。堅定文化自信,就“要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和闡發(f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diào)”“要推動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就要傳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形成激勵和鼓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砥礪奮進、不斷前行的強大力量,驅(qū)動民族復興的巨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豐厚滋養(yǎng)。中華文化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強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燦爛輝煌的成就……中華文化給我們提供了無窮的滋養(yǎng)與無比深厚的底蘊。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就要保護好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保留好中華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從中汲取豐富的文化養(yǎng)分、精神靈感和深刻的思想,為民族復興賦予強大的精神能量。“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腳下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教誨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學方法,標定了實踐路徑。“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zhuǎn)化,在學習中超越。”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堅定文化自信,熔鑄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撐、強大動力、豐厚滋養(yǎng),就能托起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創(chuàng)造中華文明新輝煌。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的深刻道理。
(作者:陜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