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fā)展前景越來越好。這一倡議的內涵與成果若以詩句形容和詮釋,更會散發(fā)出一種別樣的魅力。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作為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6大類283項務實成果,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邁向“工筆畫”的里程碑。
近6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fā)展前景越來越好。這一倡議的內涵與成果若以詩句形容和詮釋,更會散發(fā)出一種別樣的魅力。
“天塹變通途”
費爾干納盆地被群山環(huán)抱,當?shù)赝ㄍ鶠跗潉e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路線被山脈阻隔,以往需要繞經鄰國才能抵達。“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建設者來到了這里,用了900天時間,幫助打通了全長19.2公里的卡姆奇克隧道。天塹自此變通途。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這樣的事情并非孤例。習主席深刻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lián)互通。”基礎設施是互聯(lián)互通的基石,也是許多國家發(fā)展面臨的瓶頸。建設高質量、可持續(xù)、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有利于各國充分發(fā)揮資源稟賦,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yè)鏈、價值鏈,實現(xiàn)聯(lián)動發(fā)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lián)互通架構基本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正在沿線國家鋪展。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構建全球互聯(lián)互通伙伴關系的行動中來,人們將見證更多“天塹變通途”的人間奇跡。
“天涯若比鄰”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沿線各國開展了形式多樣、領域廣泛的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和認同,為共建“一帶一路”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互聯(lián)互通到哪里,民心相通就到哪里。本屆論壇在民心相通領域又達成一大批成果,今后,各國議會、友好省市、智庫、學界、媒體和民間團體交往將進一步密切,科技、文化、藝術、創(chuàng)意經濟、農村發(fā)展和民間工藝、考古和古生物、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旅游、衛(wèi)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有望進一步加強。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從千年前的駝鈴聲中走來,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愿望從未被山海阻隔;向新千年的愿景走去,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理念讓世界攜手同行。
“天涯共此時”
近悅遠來,共襄盛舉。
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廣泛參與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更是吸引了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6000余位外賓。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長久以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很多發(fā)展中國家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只能以原材料來源地和商品銷售市場的角色存在。“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致力于促進資金、設施、人員等生產要素的互聯(lián)互通,成為共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各國發(fā)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fā)展開辟了新天地。本屆論壇上,習主席宣布了中國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舉措,這是根據(jù)中國改革發(fā)展客觀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也是倡導多邊主義、推動開放包容的中國擔當。“中國的開放讓世界受益”“期待分享中國發(fā)展紅利”……各國嘉賓紛紛為改革開放的中國點贊,搭上中國發(fā)展的“快車”,成為各國的普遍期待。
彩云長在有新天。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深化地區(qū)合作打造更堅實的發(fā)展基礎。歷史已經并將繼續(xù)證明: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天涯共此時”的體悟,并不會局限于高峰論壇期間,而將貫穿在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現(xiàn)實的過程中。各國同呼吸、共命運,合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將實現(xiàn)“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